第1200章 矛盾

真定府。

史家宅院,有幾人正坐在堂上商議着。

「真定府城往東便是藁城,是董家的地盤,董家兄弟多,如今守在藁城的便有董文直、董文毅、董文振等人。」

史槓以往在諸兄弟、堂兄弟之中並不出挑,甚至算是平庸的那一個,如今卻已有了當家之主的氣勢。此時便是由他侃侃而談,掌控着談話的節奏。

「董家也是詩書傳家、關注民生的漢家門戶,且董文用早年便歸附陛下,這些年一直在爲招降董家而努力。故而說,藁城是最穩當的一處。」王惲頷首道:「藁城一旦歸附便可與真定府城互爲犄角,到時便可公然舉事。發兵南下,攻打大名、彰德二府,迎王師北上。」

「順天張家如何了?「王鄂問道。

當年金國亡時,正是張柔於亂軍之中救了王鄂,因此他十分關心張家之事。

史槓道:「據軍情司的消息,元廷對張家十分防備,派重兵至保州。」

王惲道:「換言之,元廷並非是沒有反應,只是陛下北伐的時機太好,元軍倉促之間沒能調派好兵力,現在各種反擊已經在路上了。」

「不錯,局面並非眼前看到的這般樂觀,務必儘快攻破大名、彰德二府,與張弘道的兵馬匯合。否則元軍兵至,真定便成了孤城,陷入包圍,而王軍難以支援。」

「此事莫要漏出風聲,亂了人心。」

王鄂聽了這些,撫須沉吟,道:「元廷既對保州有所防備老夫擔心的是藁城那邊。」

這般一說,衆人都有些憂慮。

真定府這邊能夠順利招降衆人、控制城池,勝在出其不意。元廷顯然沒想到王鄂、王惲會降,以爲讓堅定不降的史樟襲爵就萬事大吉。

「是否該派人往藁城走一趟,若順利,也該與董文用議一個共同舉兵的時日。若不利"

話到一半,有人匆匆趕到院外,似乎有緊急之事要報。

遇到這種情況,王惲就比史槓更能理事,招呼了來人細問了幾句,之後回到堂上,壓低聲音道:「有客來,該是軍情司的人。」

小半刻之後,有兩個漢子便扶着一個披着斗篷的男子進來。

這男子走路時緩慢而蹣跚,顯然身上帶着不輕的傷勢。

他走到堂上,掀了頭上的氈帽,露出一張蒼白無血色的臉,卻正是董文用。

「彥材?」

王鄂認得董文用,已緩緩站起身來,神情緊張。

「狀元公。」董文用打了招呼,頹然嘆道:「蒙元早有防備,我沒能進得了藁城。」

「這」

「還有個壞消息,更多元軍已經南下了,準備包圍真定府。」

~~白陘,孟門關。

站在城頭上向東面望去,能望到唐軍張弘道部的旗幟,以及綿延的營盤。

阿合馬看了一會,隨手從懷中拿出一塊小算盤扒拉了一下,臉上浮起了油膩的笑意,搖頭道:「我看你還能耗幾天。」

他懶得再看雙方的陣法、戰況,那都是普通將領們做的事。

而對於戰爭,他有自己的看法。

「打仗打的是什麼?錢。」阿合馬有感而發,「雙方出錢,給士卒買口糧,激勵士氣。誰的多錢,誰的兵就多,士氣就高。打到後來,一邊沒錢了,也就輸了。」

「丞相說的對。」

一個名叫亦都馬丁的色目人正跟在阿合馬身後,手裡拿着紙筆一邊走一邊還記錄着什麼,嘴裡道:「所以大汗現在最信任的人就是丞相了。」「最信任?」阿合馬搖頭道:「

大汗最信任的不是我這個理財丞相,而是伯顏丞相啊。」

「伯顏哪裡能比得上丞相與大汗親近。」

他們從城頭走回了城樓上的公房中,亦都馬丁關上了門,阿合馬則開始看着新擺在案頭上的還封着漆的戰報。

一封是關於山西的戰事,唐軍劉元禮已攻破瞭解州。解州這個地方有個大鹽池,是阿合馬爲元廷斂財的重要地點,失去此地,讓他頗爲頭疼。

另一封是河套的消息,脫忽的死訊傳來,唐軍就有從西北方向進入山西的可能,同樣讓阿合馬頭疼。

他很不高興地將兩封信丟在桌上,摸着自己的鷹勾鼻,又看向了桌上的第三封信。

「丞相,是否要打開看看。」亦都馬丁順着他的目光看去,提出了疑問。

阿合馬道:「這一定是在說大汗需要更多的錢糧。」

亦都馬丁卻覺得這個信封平平無奇,不會是大汗的詔諭,眼神中便透出疑慮之色。

「你不信?」阿合馬道:「打開看看。

亦都馬丁便上前拆開了第三封信看了,再擡眼,不由對阿合馬驚爲天人。

「丞相怎麼知道的?」

「說了,打仗就是要錢。」阿合馬道:「把最近徵收來的錢糧運往燕京吧。」

「丞相,大汗只下詔讓丞相多集錢糧,就近徵兵,沒有說要運往燕京啊?」

阿合馬遂笑了起來,道:「要成爲一個有權勢的臣子,一定要知道大汗想要什麼,把事情做在前面。」

說着,他臉上那得意的笑容漸漸褪去,換上了嘆息的表情。

「防線一直在收縮,大汗在中原已經只剩下不大的疆域了,他不能從草原上收稅支持他爭奪中原。那就只能從這個不大的疆域上徵收錢糧,支持大軍作戰當然需要很多錢。」

亦都馬丁聽了,眼神漸漸有些不安起來。「可是,這樣一來還能贏嗎?」

「當然能。」阿合馬道:「我告訴過你,打到最後,沒錢的一方會輸。李瑕當然不可能比黃金家族有錢。你看他現在好像很順利,但等他的輜重線越來越長,他就越來越容易失敗。大蒙古國已經不止一次這樣擊敗敵人了。」

~~燕京。

董文直、董文毅並肩走進驛館,四下一瞥,確定沒有人跟着他們進屋了,才低聲說起話來。「突然將我們押來,果然是疑我們會投降李瑕吧。」

「陛下怕是忘了,大哥去年才爲大元戰死。」

「要知道,大哥是爲了保護燕王才戰死的。」董文直長嘆一聲,道:「而燕王如今已經病逝了。」董文毅眼神黯淡下來,道:「這般說來,大哥白死了?」

「你說,若是三哥到藁城勸說我們,我們會降李瑕嗎?」

「應該不會。」董文毅遲疑了片刻,應道:「朝廷剛拔擢我知制誥兼修國史,教授皇孫經典,我們嘴裡說着忠君報國,豈可先自毀臣節?」

「說到臣節。」董文直忽然圧低了些聲音,岔了一個消息,道:「姚公被貶了。」

「爲何?因爲燕王之死?」

「燕王故去以後,陛下已私下答應諸公立皇孫,姚公豈還敢多嘴,這次,是因稅賦之事。」

此事並不是如今纔有的,董文毅一直以來也略知一二。

這些年來大元戰事不斷,一直在增收中原財賦,爲此,忽必烈逐漸器重阿合馬,以各種手段斂財。如此,自是讓主張「節用愛民」的漢臣們不滿,也成了真金與阿合馬之間不和的原因。

近來出了那麼多事,忽必烈對漢臣的猜忌與日俱增,加上戰事不利,稅賦擴徵與日俱增,這種矛盾自然也愈發激烈。

想必但凡

能安撫,忽必烈都不會把最重要的智囊姚樞貶離,須知當年李璮之叛,正是姚樞準確預測了李璮的動向。

正是連安撫都安撫不了,可見矛盾已激化到不可調和的地步。

這般一想,董文毅不由嘆了一口氣,意興闌珊起來。

將皇孫教導得再好又有何用?到時行不行漢法依舊未知,甚至到時大元還在不在也難說。

「若是三哥在藁城勸我們」

他沉吟着,後面的話沒有再說下去,但態度已有了變化。

董文直道:「故而說,形勢恐將有劇變,只不知陛下還能壓到幾時。」

「四哥想說什麼?」

「沒什麼。」董文直道:「在這燕京之中,不僅你我受到監視。」

說罷,他擡手一指,繼續道:「想辦法與某人見一面,如何?」

董文毅一訝,已驚得頭上有冷汗冒出。

他凝神一想,帶着微微的顫音問道:「不會是張家吧?」

「你怕什麼?」

「我董家人若暗中與張家會面,只怕是重罪。」

「若是大元朝廷已風聲鶴唳至此地步,不思變,坐以待斃不成?事到如今,我再提醒五弟一句吧,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兄弟二人對視着,董文毅的眼神中漸漸有了恐懼。

現在這大元的有些矛盾,不是靠雄才大略就能壓下的

第731章 盤活第183章 劫道第82章 虛招第598章 宿衛第622章 展示第1219章 不識好歹第960章 兄妹第293章 烏撒部第543章 炸藥第461章 馬軍寨第1169章 外甥女第147章 地盤(爲盟主“嗷嗚aaao”加更)第722章 惡臭虛僞第16章 藏舟浦第799章 仗房嶺第883章 堅定第739章 誘敵第33章 潛逃第946章 古戰城南第924章 汗位的爭奪者們第552章 賜宴第1231章 進步第431章 緩緩推進新年寫給書友的一封信第1271章 怯懦第717章 治屬下第29章 哨站第939章 傀儡第1223章 不滿第575章 辜負第1216章 出息第495章 快了(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7/11)第1300章 借魄第725章 誰的機會第601章 夜伊始第597章 關鍵人物(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21/22)第380章 現身第994章 貪心第1231章 進步第1286章 王子第583章 心意第229章 徵召第672章 天涯第338章 壞事者第239章 熄戰第1240章 錢穀第487章 穩紮穩打第437章 不斬來使第1297章 癲癇第653章 棄局第150章 字第7章 歹毒第61章 餌第962章 壯行第81章 動手第1262章 勸相第1276章 邀戰第534章 移營第260章 遠隔重山第293章 烏撒部第908章 倉促第1032章 臨安來人第1262章 勸相第106章 歸客第714章 攀比第1211章 說客第406章 紅燭第253章 興昌五年第1210章 先與後第340章 燒糧第134章 風簾樓(爲白銀大盟“公子WV”加更10/10)第589章 盡力第365章 破綻第35章 亳州第1269章 燃燒第256章 規矩第230章 自負第690章 蜀中二帥(爲盟主“守妹拴財”加更)番外篇·暢想(爲盟主“明日大霧”加更)第3章 惡徒第770章 法不責衆第884章 供第878章 歲在甲子第88章 亡國奴第1137章 塞上徵人第1265章 秦相公第1016章 錯誤第905章 女兒與嫁妝第1025章 瘡頭第447章 更聰明第742章 抗壓第747章 水性第1028章 條件第944章 邀約第93章 觀望第577章 魏紫姚黃第1327章 板蕩識誠臣第1014章 老來糊塗第397章 回家第821章 破鏡難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