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武士(爲盟主“喵啊在貓嗚”加更)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建統十七年,正月二十。

海東路,尚慶府,昌原縣。

離海邊不遠的山村中有一座茅屋,殘破的土牆,茅草蓋成屋頂。

屋門口曬着些黑乎乎的野菜。

這日,茅屋的門卻是緊閉着的,入門處擺着一張破木桌。但木桌上放着的卻是一袋乾糧,旁邊還有一大串銅錢。

更裡面的榻上,呻吟聲響了好一會兒之後停下。

過了一會,有個女子從榻上爬起來,收攏着頭髮,道:“我去打水給你洗洗。”

她說的是高麗語。

史恢拉住了她,同樣用高麗語答道:“不洗了,我一會就要走了。”

“你下次什麼時候過來?”

“不知道,也許一年,也許兩年,也許不再來了。”

“能帶我走嗎?”

女人很溫柔地倚到史恢懷裡,把嘴湊在他耳邊,輕輕撓他的耳朵。

史恢沒有馬上回答,留戀地撫摸着她光滑的背。

他已經是快六十歲的人了,還願意冒着風險到女人這裡來,並不是因爲好色。更多的反而是留戀她的敬仰與愛慕。

這裡實在是太窮了。

初見時,這女人身上的布料連胸脯都不能蓋住。因此,他能理解她想要與他一起離開的心情。

“這次不能,得打仗了。”史恢道,“但打下了東瀛,我會再回來。”

“倭人嗎?”

“你也知道倭人?”

“倭人很兇狠的,你要小心。”

史恢聽高麗的官員說過,倭寇一直在高麗沿海打劫,五十年前,高麗派使者到東瀛要求禁斷倭寇之後,稍有收斂。到了三十年前,倭寇再興,高麗無奈,只好築城於金州以防備倭寇。

這正是他們這一年來駐守高麗所做的,尋找嚮導,打探情報。

此時低頭看去,史恢能感覺到女人的擔憂是出自真心,不由笑了笑。

“沒關係,我是文職。”

“文職是什麼?”

“我走了以後,桌上的錢你藏好。如果有人欺負你就去找官府,你放心,至少尚慶府的官員都是朝廷剛委派的。真遇到解決不了的麻煩,可以到港上去找駐守,報我的名字,但儘量別這麼做,會給我惹麻煩。”

女人老老實實聽了,應下。

史恢有些艱難地支起身,看着自己鬆弛的皮肉,開始穿衣服。

女人很擔心他走了以後自己的生活,又貼了上來,晃動着她年輕的軀體。

“等我回來。”史恢嘆息了一聲,拍了拍她的肩,道:“如果錢用光了,你就嫁人吧。”

他出了茅屋,耳邊還盡是女人那語調溫柔的“思密達”在迴響。

走到海邊,他登上一艘小船,搖搖晃晃劃回了合浦港。

“老史,去哪裡了?”有校將熱情地打招呼道。

“與縣城交接些軍務。”

將士們沒人能想到他這麼一大把年紀了還能出去找女人,轉頭又說起徵東瀛之事。

“都看了軍報了?大唐建國以來,還沒受過這樣的輕視。”

“我想不明白,倭人真敢拒絕使者入境?”

“不僅拒絕,還打起來了,直接對我們使者拔了刀。”

“都打探清楚了,一個叫宗資國的倭將,狂得沒邊了。”

“……”

唐使者與東瀛的衝突發生在對馬島。

對馬島就在高麗與東瀛之間,離釜山只有一百餘里,離九州島也只有不到兩百里。

唐軍正月二十二日從合浦港出發,正月二十四日便抵達了對馬島。

~~

“地頭,唐寇來了!”

聽到戰報時,對馬島的島主宗資國正與幾個將領們跪坐着討論國事,聞言並不驚慌。

“武士們,守衛神國的時刻到了,請諸君抱定必死的決心!”

“害!”

一個個披着胴丸鎧甲的武士們紛紛用力答應。

雖然他們經常縱容海盜搶掠高麗,但遇襲時還是能顯得正氣凜然。

宗資國起身,穿戴好鎧甲,掛上旗幟,翻身上馬。

武士們匯聚過來,漸漸彙集成了八十人的大軍,向海邊衝去。

港口處,千餘艘唐軍戰船將海面圍得滿滿當當。

已經下船的唐軍士卒至少有三千人,正在分批向對馬島腹地進行,眼見一支不到百餘人的隊伍衝了過來,一時卻沒有太大反應。

似乎是唐軍主將愣住了。

“爲神國辭命,在所不惜!”宗資國再次激勵士氣。

八十武士大吼着,紛紛張弓。

他們很矮,手裡的弓卻很長,舉起來時彷彿有兩個人高。

“射!”

“砰砰砰砰……”

數千人持火器圍殺八十武士,戰鬥並沒有持續多久。

甚至顯得有些荒謬。

但子彈射透了倭軍的鎧甲,他們一個個倒在地上,卻沒有人轉身逃。

似乎是明知寡不敵衆,特意來展示他們悍不畏死的決心的。

“爲神國辭命,在所不惜!”

隨着最後一聲嘶喊聲響過,留下滿地的血泊。

八十武士,包括宗資國與他的兒子在內,已盡數戰死。

……

大船上,史恢放下望筒,不由皺了皺眉。

“大帥,看來倭人確實悍勇。”

張貴卻是與身邊的通譯又說了兩句,道:“他真是自稱‘神國’?什麼夜郎自大的狗東西。”

其後,搖了搖頭,以頗厭嫌的口吻啐了一句。

“腦子有病吧,打仗就打仗,哇哇哇的吵死了!哦,你剛纔說什麼?”

史恢笑了笑,道:“倭人確實是吵死了,吵得我瓜腦子疼。”

張貴點點頭道:“拿下對馬島不難,稍作休整,後日繼續出發,攻南面的壹岐島。”

“喏!”

~~

就在這天夜裡,一艘小船在風浪中抵達了壹岐島。

“什麼人?!”

“別殺我,我乃兵衛次郎是也,奉命來告訴守護代,唐寇已經入侵了對馬島。地頭率所有武士戰死了,就是來我來通知守護代。”

很快,平景隆便得到了消息。

他同樣顯出了願爲國戰死的凜然之色,讚道:“宗資國的壯烈值得銘記!吾亦願揮動手中太刀守衛國門,爾等速將消息傳遞給執權,準備國戰!”

“害!”

就是在這樣一聲聲“害”的應諾聲中,武士們迅速將消息傳遞而出,一直傳遞到了鎌倉……

~~

這是東瀛弘安四年。

如今的天皇是後宇多天皇,鎌倉幕府的執權者則是北條時宗。

這一年,北條時宗剛剛三十歲。

回首他這三十年的人生,有八個字可以形容,即“平流進取,坐至公卿”。

從他出生起,他的一生就已經被他父親安排得明明白白。他雖不是長子,卻是繼室所生的嫡子,所以別名“太郎”。

十歲,他擔任幕府要職;

十一歲,他父親藉着製作鶴岡八幡宮供奉人名簿,明確了兒子們的地位排序以防有人心存非分之想。他排在最前,其後是他的同母弟。至於他的庶兄北條時輔,也就是那個有可能心存非分之想者,則排在第三位;

十三歲,他父親出家,但已對權力交接做了妥善安排,讓人暫時出任執權並在他成年時交還最高權力;

十四歲,他擔任連署,學習執權;

十五歲,他被授予相模守之職,代表着京都朝廷承認他是幕府的繼承人;

十六歲,他開始聽斷國事;

十八歲,高麗使者攜蒙元國書抵達,他正式接任,成了所謂的戰時執權。

這樣按部就班的人生並沒有什麼的挫折,卻很容易讓人以爲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一步一步努力掙來的。

北條時宗很傲。

他崇尚武力,繼位之後,他處理政務往往採用最簡單的辦法——殺。

八年前,得知名越教時有謀反的意圖,北條時宗第一時間派人把名越教時、及其兄名越時章殺死在宅邸之中。

之後,查明名越時章是無辜的,北條時宗於是處死了五名武士,以堵悠悠之口。

僅在四天後,他又派人殺死了他那個也許有非分之想的庶兄北條時輔。

他認爲,直接從肉體上消滅敵人是最直接的辦法。

外交?

亦是如此。

從拒絕了蒙元的國書開始,北條時宗便早下令備戰。可惜,距離蒙元的戰爭威脅已過了快十二年,那所謂的大軍並沒有出現。

蒙元早已經滅亡了,取而代之的又是個國號爲唐的王朝。

再次武斷地拒絕了新唐的詔諭,北條時宗早就知道這一戰不可避免。

當收到了壹岐島的消息,他骨子裡那好戰的血液已經開始沸騰。

……

“可笑的中州人,明知道大唐的強盛早已不復存在。卻還沿用這個國號,後唐、南唐,乃至這個新唐也罷,終究不能長久。”

北宗時宗正襟跪坐在席上,武士刀放在一邊,面對臣下,正做着最後的戰前動員。

“如今的中州人坐着胡凳胡椅,他們的土地已陷入了割據與衰敗,他們的文明凋敝。而恪守禮儀、發揚國風的是我們日出神國,可見春櫻與秋風易逝,只有日月長留。中州人卻還不明白這點,做着天朝上國的美夢。新唐皇帝比蒙元皇帝還要狂妄,蒙元只要朝貢,新唐卻還要東瀛稱臣。面對這樣無禮狂妄的要求。武士們,你們該怎麼做?”

“以吾之太刀,守衛神國之盛世!”

衆臣依舊正坐,一絲不苟的樣子,聲音卻很大。

北條時宗很滿意,下令道:“傳吾命令,九州各國武士停止大番役,改爲異國警固番役,輪流去北九州沿岸的筑前、肥前等要害地區守衛。”

“害!”

北條時宗站起身來,最後喝道:“武士們,此爲公戰,神國興廢,在此一戰,望爾等熱血奮戰!”

雖貴爲執權,他的臉龐卻十分瘦削。

“爲公戰而死,在所不辭!”

這是武士當權的時代。

執權一聲令下,各國武士迅速往九州島匯聚。

彷彿要以熱血打敗強大的、擁有先進武器的、兵力充沛的敵人。

~~

二月初四,唐軍出征後的第十天。

壹岐島,莊三郎城。

攻島的戰事只持續了不到一個時辰,火炮與火銃聲就已經平息了。

壹岐島的守護代平景隆麾下的一百武士戰死,臨時徵召來的一千兵力也已被擊潰。

不少唐軍將領甚至連海岸線都來不及看到便收到了戰事結束的旗令……

“這是天罰。”

平景隆以沉鬱的語氣說着,再次強調道:“那雷聲是天罰,不是憑武勇就能戰勝的!”

他已退回了城中,卸掉了盔甲,跪坐在乾淨的青色榻榻米上。

頭盔放在了一邊,露出剃了個半禿的額頭。

他手裡拿着一把扇子,做着切腹的準備。

先是飲了幾口酒,已聚起勇氣。

其後,他煞有介事地擦了擦扇子,回過頭,向身後的三人道:“動作務必要快,一死了之,匹夫可爲!”

“害!”

平景隆於是深吸了兩口氣,大喝一聲,將手中的扇子往腹上插去,用力划動。

他身後三人則是介錯人,是協助他切腹,以免他遭受太多的痛苦。

扇子在平景隆腹上劃了兩下,大介錯人當即揮刀,“噗”的一下,迅速地砍下了平景隆的頭。

赤紅的鮮血灑出,象徵的是武士的尊嚴與對家國的忠誠。

平景隆雖沒能守護他的領土,但以他的血守護了他的面子。

頭顱卻沒有落在地上。

介錯人的刀法極好,還給平星隆留了一塊頸皮沒有斷。因爲武士們受佛教影響,認爲頭與身子分開是不孝的。

之後,小介錯人上前檢查了平景隆的屍體,大聲喝道:“守護代已經殉國了。”

“當死則死,這纔是真正的武士!”

助介錯稱讚了一句,開始收拾。

……

“報,這裡的島主也已經自盡了!”

有唐軍士卒趕到他的校將面前稟報道,語氣顯得有些敬佩。

那校將正站在一間閣樓上,卻是放下手中的望筒,搖了搖頭。

“自盡個屁,他明明怕得要死,啐,虛僞!”

說是這麼說,不一會兒,平景隆的頭顱還是被他拎在了手上,帶到岸邊去見張貴。

~~

“佔據了對馬島、壹岐島,我們的輜重便可從這條線路運來。”

張貴已在與將領們商議下一步的戰事。

他其實是覺得一戰可以平定東瀛,直接登陸搶奪倭人的糧草也可以。

但出征前的戰略上已經交代得很清楚了,未慮勝而先慮敗,因此不敢大意,先說後勤。

其後纔是進攻。

“依照計劃,先攻九州島。”

張貴指點着地圖,道:“我們在肥前沿岸登陸,我的兄長與呂師夔則會在博多登陸。其後,集中兵力攻打太宰府……”

史恢不由問道:“大帥,我在麻將軍麾下時,聽說姜元帥也會率水師前來,他在哪裡登陸?”

“姜元帥的事,你問我?”張貴難得在軍議時開了個玩笑。

史恢皺眉沉思,看着地圖自語道:“怎麼看,也都只能在九州島登陸,九州島最近。”

“目前還未收到消息。”張貴四下看了一眼,漫不經心道:“琉求終究是太遠,也許姜元帥的消息還沒傳來,我們先攻九州島。”

“是。”

“休整一日,初六出兵,我們先攻打肥前沿岸的松浦半島。”

“喏!”

……

二月初六。

這是唐軍登陸九州島的第一仗。

松浦半島的守衛代左志房率五百武士迎戰。於唐軍而言,與八十、一百武士也沒有太大區別,依舊是輕易擊敗了倭軍。

但唐軍這次終於是俘虜了代左志。

“不自盡了?”

張貴得到消息有些詫異,道:“看來並不是所有倭國武士都不怕死。”

史恢道:“我這就去審。”

“一起去吧。”

“大帥請。”

史恢以六十高齡還想學會倭語,可惜時日尚短,還不能致用。

當然,軍中並不缺通譯。而左志房也很配合,很快便招出了重要消息。

“十萬人?”

史恢倒是吃了一驚,訝道:“你們倭國湊得出十萬兵力?”

左志房又開始嘰裡咕嚕,道:“執權早就下了守衛的命訟,臼杵、戶次、松浦黨、菊池、原田的武士都已經趕來了,還有神社與佛寺的僧兵,總兵力據說是有十萬人。”

張貴問道:“說清楚,十萬披甲?還是十萬又瘦又矮的民夫?”

“武士也不會少的。”左志房鄭重其事道。

史恢不由失笑,問道:“既然早有準備,爲什麼我打到這裡就沒看到幾個像樣的兵?”

“執權的命令上說,登陸以後都是山地,你們補給不足,行進不易。到時武士們就能憑藉勇武擊敗你們了……”

聽說了這樣的消息,張貴是否被十萬倭軍嚇到這估且不提。

他首先是拿出地圖又看了一會,再想到前兩日史恢提的問題,心中不由沉思道:“整個倭軍的防線都是集中在九州島。所以,姜才繞過九州從別處登陸嗎?”

想來,九州島處在東瀛的最西邊,唐軍水師從西邊攻過來,肯定是在九州島登陸,敵我雙方都是這麼想的。

張貴心中恍然,收起了地圖,暗道自己只需打好自己的仗就好。

他起身,拍了拍左志房的頭。

“好,本帥就去會會你們的十萬倭軍。但,到時要是沒有這麼多兵力,我切了你的頭。”

“大帥,我說的都是真的!”

~~

大海茫茫。

幾艘巨船正在海上航行。

爲首的是一艘五千料的大福船,以福建盛產的優質柏木爲材料,側面有鐵皮護板,除了防護還有壓艙的作用,增強船的穩定性。

大船高大如樓,底尖上闊,共有四層。

第四層上,擺着火炮、巨弩、勐火油桶等等一應武器。

大大的船帆底下,姜才正昂首而立,擡着長長的望筒往前看去。

他懷裡放着一封從北平寄來的戰略圖。

戰略圖是李瑕畫的,他與包忠邦沙盤推演,終究是有作用,比如最終戰略便是出自他當時問包忠邦的一句話——

“鎌倉亦臨海,何不在鎌倉登陸、直取倭人執權中樞?”

第351章 義子第490章 賽跑第1006章 內戰第735章 疑兵第1036章 庇佑者第1295章 阻止番外篇·次子(爲盟主“上帝的塵封”加更)第606章 權場(爲盟主“傳奇高達666”加更)番外篇·國王(爲盟主“宸寶最可愛”加更)第538章 關中之勢(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5/11)第241章 道士第1227章 卑鄙第1229章 迎接第1298章 平北第783章 張騫第493章 死穴第1160章 打開局面第597章 關鍵人物(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21/22)第504章 漢中(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10/11)第181章 巡檢第486章 劍門天下險(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4/11)第350章 援軍第1299章 囚徒第613章 策略第1336章 再換一任第364章 鉤考第913章 合縱第750章 克敵營番外篇·武士(爲盟主“喵啊在貓嗚”加更)第269章 冥王第788章 辭舊迎新第328章 考校第148章 東家第860章 叛道第46章 撕破臉第748章 國第637章 摧毀第1192章 熊耳夫人第808章 反敗第727章 功臣第817章 肯將衰朽惜殘年第495章 快了(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7/11)第1018章 誤國家者,我也(爲盟主‘鍾子瑜’加更)第932章 前後夾擊第539章 提親第437章 不斬來使第227章 嚇唬第240章 葫蘆囊第409章 新年第1062章 巧遇第1174章 守家業第1200章 矛盾第965章 人材木材第421章 讓權第988章 普通人第111章 賣畫第1309章 條件第922章 盟兵第552章 賜宴第809章 合力第41章 青城賦第428章 人事第328章 考校第840章 秦王勸進表第1047章 嘉獎第819章 撐(爲白銀大盟“公子WV”加更1/10)第1317章 沙盤推演第645章 家與書第411章 穩妥第564章 積怨(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10/21)第220章 支援第323章 成都第838章 疑心病第761章 搦戰第294章 退兵第1056章 護送第1078章 刻薄第1315章 融入第1101章 包克圖第481章 潰逃第884章 供第70章 江洋大盜第884章 供第1242章 急轉直下第621章 劉美人第278章 圍魏救趙第230章 自負第553章 通敵(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8/11)第210章 鄉紳第1201章 元大都第1043章 圍點打援第425章 沱江第1201章 元大都第1326章 他非他第564章 積怨(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10/21)第899章 強者第1308章 尸位素餐第1035章 真相第343章 看穿第639章 根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