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史家

史樟依舊穿着一身麻衣草履,看着走來的孫德彧,他忽然又想到了姚燧。

去歲,閻復死後,姚燧便與史樟割袍斷義,因此他的真心朋友已不多,近來結識了孫德彧,覺得這小道士機靈有趣又率性,倒值得一交。

“史二郎今日怎過來了?”

“有件事拜託觀主。”史樟拂了拂袖子,顯得頗爲灑脫,道:“告訴你也無妨。阿藍答兒迫害趙經略使,家父派人傳信於漠南王,卻被攔着不讓出城。正好觀主派人北上參加佛道之辯,故請他捎帶口信。”

孫德彧驚訝地張了張嘴,低聲道:“這等大事,二郎不必告訴我也行的。”

“無妨。家父襄助漢官,已與阿藍答兒擺明旗鼓。”

孫德彧不敢多聊這些,道:“其實我們也不想與那些禿驢爭辯,偏是躲不過去。”

“怕輸?”

孫德彧嘟囔道:“還不是因爲如今佛教更受汗廷信重嗎。”

“躲是躲不過去的。”史樟道:“佛道之爭,由來已久。”

他信奉的是老子、莊子之學,還自號“散仙”,乃信道之人,自是站在道教這一方。

全真教談起佛道之辯,往往只說汗廷偏心。但史樟與孫德彧聊天,卻不必談政局,反而能說到爭辯本身。

“晉惠帝時,道士王浮編寫《老子化胡經》,傳說老子過西域,至天竺,化身爲釋迦牟尼,建佛教,世稱‘老子化胡’,佛教只是道教之旁支。如此一來,佛教自是極爲不滿,魏晉、隋唐、宋金年間皆有論戰。

如今大汗再召佛道兩教辯論,實爲平息佛教之憤怒。且不說汗廷信重與否,只談‘老子化胡’一說,我查閱典籍,唯見《史記》上一句‘西出函谷關而去,莫知所終’,別無記載。既缺乏實據,想必是辯不贏了。”

“啊?”孫德彧好生失望。

他入全真教以來,一直是深信釋迦牟尼是老子化身,沒想到連史樟都查閱不到記載。

“本以爲若是輸了,那也是因汗廷偏袒,可這樣……”

史樟擺了擺手,道:“你我修道,講究的是清淨無爲,非是爲爭搶地盤,成敗又何必介意?”

孫德彧道:“話是這麼說,但我又不像師父那般修爲高深,當然介意。”

史樟笑了笑,問道:“你爲何學道?”

“自是爲了修行。”

“知我爲何喜歡與你來往嗎?”史樟指了指孫德彧,道:“因你爲人率真,不虛僞不說謊……說實話。”

“好吧,當道士自是爲了活下去。”孫德彧道:“我是四川眉山人,因戰亂喪親,寄養在終南山,不當道士哪有吃的?”

“還算坦誠。”史樟笑了笑。

“說實話,我就不懂二郎你,分明長在王侯之家,不肯錦衣玉食的享樂,卻當個散修之人。”

史樟說孫德彧坦誠,他自己卻不坦誠,隨口道:“故而說,我比你更有道心。”

“那倒也是。”

孫德彧有些發愁地嘆了口氣,又道:“如今這壞消息一個接一個的,全真教若是衰敗了,日子就難過了。”

史樟悠悠道:“當年長春真人不遠萬里會見成吉思汗,爲全真教積四十餘年福祉,至今享盡嘍。”

“享盡了?”孫德彧自語道:“我分明還沒開始享呢。”

“自吐蕃歸附大蒙古國後,全真教由盛轉衰已成定局。”

“就沒別的辦法嗎?”

“除非再有一次‘龍虎相會’。”

孫德彧當然知道龍虎相會,卻不明白史樟話裡的意思,不由頗爲疑惑,問道:“這是什麼意思?”

“誰知道呢。也許三四十年後,你我之間便是一場龍虎相會。”

史樟不過是個十七歲的少年,平日故意附庸風雅,但偶爾還是忍不住稍顯出心中的想法。

他說完,自知失語,但對方只是一個小道士,倒也無妨。

史樟笑了笑,擺手道:“好了,不與你這小道童閒聊了,走了。”

孫德彧看着他施施然然向外走去的背影,猶自不解。

“三四十年?就算萬一我成了掌教,能比作長春真人,你卻要當成吉思汗不成?龍虎相會,牛皮吹得真大……”

~~

那邊史樟回到家中,立刻便到書房見了史天澤。

“怎去了這般久?”史天澤背對着史樟,正負手看着牆上的地圖。

“若孩兒只見過張真人便匆匆回來,旁人便知孩兒有事尋他。因此又找了個小友閒聊了一會。”

史天澤頭也不轉,淡淡道:“話雖不錯,但你老莊之學接觸得多了,做事散漫,往後還能做到雷厲風行嗎?”

史樟一愣,頗受啓發,行禮道:“父親教訓的是。”

“阿藍答兒竟真敢動趙璧。”史天澤沉吟道:“去歲那件事,趙璧是知情者,萬一將我供出來……”

“依孩兒所見,趙經略使當不至於這般愚蠢。”史樟道:“今日阿藍答兒扣押趙經略使,罪名是‘剋扣軍賞’,倘若趙經略使敢供出父親,反是叛國之大罪。再者說了,他深陷牢獄,唯一能指望的便是父親。”

“事關史家存亡,不可以常理度之。不怕一萬,只怕萬一。”

“是,孩兒不敢大意。”

史天澤道:“我與趙璧共事多年,他是否剋扣軍賞我最清楚。阿藍答兒動他,只因他是漠南王的人,且是漢人。”

史樟道:“但我們史家不同。祖父於成吉思汗時便歸順大蒙古、父親你則是窩闊臺汗的漢軍三大帥之一,我們史家從未受過漠南王提拔。”

“但漠南王以漢法治漢地,我們親近於他……此事,大汗心知肚明。”史天澤緩緩道:“阿藍答兒並非不想動我,只是忌憚我手中的兵權罷了。”

史樟感受到史天澤深深的爲難,皺眉沉思起來。

他擡起頭,目光落在牆上的地圖上,此時才發現史天澤一直在看地圖。

“父親莫非是在考慮……”

“今日趙璧才被扣下,楊果便來見了我。”史天澤語速很慢,顯然還在思考,“他問我,漠南王已被奪了兵權,往後漢地將不再以漢法治理,我可願屈從?”

史樟眉頭皺得愈深,喃喃道:“孩兒雖忠誠於大蒙古國,然自幼習得儒道,習得詩詞歌賦,亦有經世濟民之心……豈忍看中原再淪爲牧馬之地,連回回人也踩在我等漢民頭上?”

“楊果亦是如此說。”史天澤低聲沉吟道,“案上有幾封情報,你看看吧。”

史樟上前,拿起那幾封秘信,纔看了兩眼便吃了一驚。

“這……宋軍有這等實力?竟能又斬一都元帥……宗王阿卜幹……”

過了一會,他竟是又在情報上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

“李瑕?此人還未死?果然是個禍害……”

史天澤道:“蒙軍攻不下蜀地,阿藍答兒南下鉤考,塔察兒攻京湖的情報已被楊果傳給宋人,還有山東李璮也在蠢蠢欲動。一切看起來都是舉事之機啊。”

史樟手微微一抖,心底突然有些激動。

“父親,我們準備動手嗎?待塔察兒在京湖一敗,斬殺阿藍答兒,未必不能割據中原,只要聯絡山東李璮,再讓宋軍牽制住漢中的汪德臣,未必……”

“急什麼?”史天澤輕聲喝罵了一句,“沉不住氣。”

史樟愣了愣,自知失態,連忙低下頭。

“再等等。”史天澤緩緩道:“過幾日張柔會到開封,與他商議之後再談……”

第771章 審訊第932章 前後夾擊第269章 冥王第823章 切身利益第112章 爭執第557章 釣魚第492章 打都打了(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6/11)第951章 忽裡勒臺第1171章 軼聞第1006章 內戰第374章 舊案第1231章 進步第685章 宋臣與名義第136章 了斷第263章 屬僚第1170章 難言之隱第860章 叛道第852章 家族利益第105章 更夫第931章 消耗品第964章 胡俗漢俗第1050章 規範的皇帝第326章 開城門(爲盟主“深檐巷轉雨聲微”加更)第349章 小戰第1309章 條件第64章 孤膽第499章 消耗第1045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第410章 奔波第170章 協定第498章 相投(爲白銀盟主“niema”加更8/11)第1264章 漁翁之利第589章 盡力第1029章 周旋第762章 斷腿第1036章 庇佑者第834章 說客第352章 關撲第514章 臭名第1040章 大局第392章 鮮衣怒馬第862章 障眼法第1227章 卑鄙第916章 騎兵對撞第181章 巡檢第269章 冥王第1162章 追擊第638章 清醒第819章 撐(爲白銀大盟“公子WV”加更1/10)第173章 酒宴第350章 援軍第109章 信任第669章 窺測時勢第718章 後宮第1194章 勸降第299章 重歸第756章 驅口第639章 根脈第368章 威脅第956章 條件不變第1090章 西夏故事第1027章 移駕第1003章 楚天千里清秋第1123章 瘋牛第1140章 象棋第876章 此心安處是吾鄉第1042章 兩強相爭第53章 有何不可第482章 詆譭第842章 秦王第1250章 僵持第1043章 圍點打援第760章 破陣第298章 傳信第529章 死於安樂番外篇·萌芽(爲盟主“兩手插袋誰都不愛”加更)第702章 小聰明番外篇·萌芽(爲盟主“兩手插袋誰都不愛”加更)第1285章 兩都之規劃者番外篇·燕然勒石(爲盟主“等你思路”加更)第198章 大膽第1267章 恫嚇第690章 蜀中二帥(爲盟主“守妹拴財”加更)第206章 整編第1258章 欺負第23章 送別第80章 重陽觀第199章 逆戰第857章 狍子第484章 節度使第1246章 直言第616章 孤策第1071章 瞬息萬變第300章 理由與計劃第373章 是誰第917章 是狼是狗第937章 你分裂我第948章 虧本第964章 胡俗漢俗第1223章 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