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浮生大夢誰先覺,宿命隔陰我自知(下)

“每一種創傷,都是一種成熟。”外界,上宮流火平靜的說道。

上宮流火的聲音非常嘶啞、難聽,然而現在,天賜卻覺得是這樣的悅耳,動情,猶如天籟。

“這次要不是父親大人及時趕到,孩兒可能就真的要萬劫不復了。”天賜露出一絲後怕的神色,眼眸中道道厲芒閃爍,不知想到了什麼。

現今正是主意識重新掌控了身體,主意識在甦醒的那一刻,通過靈魂,已經知道了六慾分神這幾個月的所作所爲。

對六慾分神可謂是深惡痛覺,痛恨之極,不殺不足以泄憤,但卻又不得不放六慾分神一馬。

“不過一次小小挫折,爲父這一生也不知經歷了多少。天賜,你要記住,對敵人不能仁慈,對自己更加不能仁慈。否則養虎爲患,貽害無窮啊!”上宮流火的臉上盡是六色,本來英俊瀟灑的臉龐,如今卻像惡鬼修羅,可驚可怖。

顯是被六慾分神反噬時,留下的禍根了。

“父親大人放心,孩兒以後定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天賜臉上戾色濃郁,散發出一種莫名的氣息。

在這一刻,主意識雖然迴歸,但再不是被六慾分神鎮壓前的那個天賜了。

每一個人都會變化,何況是一個人的思維,情感?甚至可以說,前一刻的你,和下一刻的你,都是不同的。

在佛教中,把這種現象稱爲“性空無我”“緣起性空”,萬事萬物都在瞬息不停的生滅變化中。

然而現在的天賜,甚至以後很長一段時間內的天賜,都不會發現、明白這個問題。

“這次我會先帶你回上宮部落,爲父在部落任戰帥之職。

這是傳統,每一個修煉‘六慾分神術’的人,將來都是要成爲部落戰帥的,而我們這枝向來是一脈單傳。爲父要是渡不過陽九之劫,以後部落的戰帥便要落到你的頭上了。”上宮流火開始教導天賜。

上宮流火對待天賜也確是盡心盡力,語重心長,絕無二話。

“父親大人,六慾分神在控制我的時候得到了‘借體還魂術’,我已經答應他們要幫他們轉生。”天賜想起自己對六慾分神的承諾,這關係到自己的一生,由不得天賜不重視。

“哦,是輪迴道的‘借體還魂’嗎?”上宮流火升起些許好奇,畢竟輪迴道的道術在上古時代的衆多強者中,也曾大放異彩,獨樹一幟。

然而到了現代,數十萬年的傳承中,大部分都已失傳了。

“不錯,正是‘借體還魂,輪迴六道’的道術。”主意識共享了六慾分神的記憶,對“借體還魂術”自然是瞭解無比。

六慾分神在得到“借體還魂術”符籙後,也是研究了一段時間,發現有很大缺陷,便不再管了。後來又當着月色將符籙捏爆,而一顆符籙種子卻是已經被六慾分神吸收。

天賜當下細細向上宮流火講解了“借體還魂術”的施展方法。

“借體還魂術”不愧是一篇無上道術,即使一個先天境的人也能夠憑之奪舍轉生。

但一般人在尸解、奪舍、轉生,或者輪迴時,都會有一個劫難,被稱作“隔陰之謎”。

什麼是“隔陰之謎”?

“陰”,就是五陰——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一個人,就是由這五陰和合而成。

而“隔”,是指一個人在輪迴時,從一個身體換到另一個身體,中間就有了空隔,差距,“隔陰之謎”隨之產生。

輪迴都是靈識在輪迴,靈魂永遠只能附屬身體。

而業力卻是存在於靈識中的,當靈識輪迴時,業力也隨之一起轉移,這就是三生業的來由。

靈識在業力的侵染迷惑下,會失去前世的記憶。

但只要一個人的業力很少或者靈識非常強大,輪迴時就有可能抵抗住業力的侵蝕,出生後便會帶有前生記憶,或者出生幾年、十幾年後,突然醒悟,憶起了前世種種。

這樣的人被稱爲“自覺醒”,“有夙慧”。但普通人中,千年都難見一例。

只有金丹期的高手,靈識強大,蛻變成元神,纔有可能抵抗住“隔陰之謎”。

但就算是金丹中品的絕世強者,若沒有什麼好的道術,自身又業力深纏,也要冒很大風險,搞不好就是一世苦修盡爲流水。

這也體現出了“借體還魂術”的寶貴稀有之處,即使一個先天境的人都能夠借之無懼“隔陰之謎”,這是何等變態?

換句話說,只要你的陽壽沒有盡,一切都還能重來!

只不過“借體還魂術”施術時的手訣咒語繁多,先天境的人由於沒有元氣,施展時靈氣不夠強大,耗時至少是六天六夜。

若真個到了生死關頭,敵人還會給你六天六夜的時間去轉世重來?

而且“借體還魂術”只能在方圓百里有生命的情況下,才能生效,若沒有生命,難道你要轉生到石頭身上?

所以說,有了“借體還魂術”,只是擁有了重來的機會,而不是賴爲依存的根本。

上宮流火聽完天賜的解說,也是感概不已。

像他這樣的傳奇人物,翻手爲雲覆手雨,上至九天下黃泉,周遊諸方世界,不過等閒。

力量到了上宮流火這般層次,絕大部分道術都不抵用了,惟有自身道力纔是根本。

劫數來時,什麼“借體還魂術”都不過是天道下的一個笑話。

“好,爲父便先爲你護法,將六慾分神投生到盤古世界六方,讓他們永無相見之日!。”上宮流火長笑一聲,捏了個訣,念道:“顛倒虛空大挪移!”

光芒一閃,上宮流火和天賜雙雙消失不見。下一刻,天賜發現自己已經不知到了那裡。

“不要看了,現在已近到了十萬裡之外,我們繼續趕路。”上宮流火大喝一聲,站在雲彩上,天賜和上宮流火再次消失不見。

不知過了多久,上宮流火施展“顛倒虛空大挪移”遠方位傳送,一天也只能持續七八次,便要休息一次。

通過這段時間,天賜已經知道,像金丹一轉的人一天能夠飛行萬里,而一個金丹九轉,被稱做真王的傳奇人物,一天靠純粹的飛行也只能飛一萬里,雙方唯一的差別,便是對空間的感悟不同,利用空間的方法也就產生了差別。

像上宮流火全力施展“顛倒虛空大挪移”,一天兩百萬裡都沒問題,只是元氣傷害太大,得不償失罷了。若叫一個金丹下品的人來,飛到吐血也飛不了幾萬裡,雙方差距不可裡計。

上宮流火也因爲天賜快要真正進入人類世界,便抓緊時間向天賜細細解說了人類部落的種種現狀,以及道修境界的詳細劃分。

在盤古世界只有一個國家,就是中央天國,而其他四極的人類都以部落的形式聚居。不過人有高低貴賤,諸般差別,部落也同樣分了四個等級,分別是:

小型部落。人口從幾千到幾萬不等,擁有數名相當於金丹下品的高手,建有一座供族人和外界交易的坊市。

中型部落。人口從幾萬到幾十萬不等,擁有一名相當於金丹中品的絕世強者,建有一座供族人生活交易的鎮市。

大型部落。人口從幾十萬到幾百萬不等,至少擁有一名相當於金丹七轉的傳奇人物,建有一座供族人生活交易的城市。

超級部落。人口從幾百萬到幾千萬不等,至少擁有一名相當於金丹九轉的傳奇人物,建有一座供族人生活交易的都市。擁有一個洞天。

從這裡可以看出,一個部落進級之難,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差一不行。

而想要由大型部落進級到超級部落,更是千難萬難,幾無可能。

在東極,小型部落數百萬,中型部落數萬,大型部落上千,超級部落卻只有四個,可見每一個部落之間的實力差距,都是不可彌補挑戰的。

在部落之外,還有一些人類的聚居地。

比如山寨,一般只有幾百上千人,沒有自己的坊市,也沒有金丹高手坐鎮。

還有一類流寇,藏龍臥虎,但他們都是以搶掠爲生,居無定所,就像盤古世界裡的蝗蟲。

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喝水,在外靠搶.劫”,這樣的流寇同樣不會去建立自己的坊市。

說到部落裡面的高手,在盤古世界以道修和佛修爲主,體修比較少見,其他類型的修士,更是鳳毛龍角。

而幾乎所有的佛修都集中在中央天國,所以在四極世界中的修士,大部分是道修。

性命雙修,謂之道修。

道修主要是通過身體結成金丹,來溝通天地,感悟大道,以求長生。

上古時代流下來的一句話說的好:“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只有結成金丹,道修才能初步感應大道,修身養性,壽命大增。

但初結的金丹並不純淨,道修要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只有渡天雷劫,在陽雷的轟擊之下,洗毛伐髓,去蕪存菁,去陰存陽。

九次之後,只要再渡過陽九之劫,陰陽交泰,感悟至道,於金丹種子中開天闢地,演化世界,那時立地成爲天子,天之驕子,天道的兒子,萬古長存,逍遙自在。

金丹要經歷九次雷劫,在道修中被稱爲金丹九轉,而每三轉又被稱爲一品,共有上中下三品。

道修每三轉都只需要渡過天雷劫便能夠更進一步,但每一品之間不只要渡劫,還要感悟大道,悟不透,一個金丹下品的人,就算渡過了九次天劫,還是金丹下品,被金丹中品的人照樣輕鬆虐殺。

金丹九轉,每一轉都有不同的稱號,每一品也有不同的稱呼。

金丹一轉,渡初九天劫,蛻變元神。稱號仙人。

金丹二轉,渡二九天劫,打開天眼。稱號飛仙。

金丹三轉,渡三九天劫,誕生法身。稱號真仙。

金丹四轉,渡四九天劫,往來萬界。稱號靈人。

金丹五轉,渡五九天劫,打開慧眼,稱號靈仙。

金丹六轉,渡六九天劫,誕生報身,稱號神靈。

金丹七轉,渡七九天劫,縱橫古今,稱號真人。

金丹八轉,渡八九天劫,打開法眼,稱號虛王。

金丹九轉,渡九九天劫,誕生應身,稱號真王。

金丹下品,包含金丹一二三轉,可謂“出塵”。超凡脫俗,登天入聖,大道可期。

金丹中品,包含金丹四五六轉,可謂“絕世”。絕塵出世,逍遙諸界,往來隨意。

金丹上品,包含金丹七八九轉,可謂“傳奇”。傳而奇之,縱橫千古,金剛不壞。

天賜聽完這些,當真是感概萬千,世界大無邊,修煉無止境。

自己還是太弱,連先天境大成都還未到啊!只能被稱作僞仙,地仙,真個是可笑可悲又可嘆!

天賜是真的覺察到自己的實力低下時間緊迫了,要想成爲真王那般的傳奇人物,還不知要到那個猴年馬月。

一路感嘆,每聽上宮流火說個典故,天賜都要大呼半天。

上宮流火對天賜也是極好,和顏悅色,偶而講個笑話,絕不像對待外人那般冷漠無情,動輒翻臉。

這天,上宮流火和天賜來到了南極,一個煙雨迷濛,宛若水鄉澤國的世界。

第十二章、十二都天神煞陣,幾多兇獸不由己(下)第五章、殺鬼降魔雷車陣,一騎足擋千萬軍(上)第三十章、無邊風月眼中眼,不盡乾坤燈外燈(下)第七十三章、俯仰天地抒豪氣,是真英雄怎會怕(下)第四章、天生一顆修道種,命定潛龍不甘伏(上)第二章、浮生大夢誰先覺,宿命隔陰我自知(下)第二十二章、玉梳底下青絲長,早知如此悔修仙(下)第三十六章、無上天羅滅世經,一念天堂一地獄第七十九章、上古名劍競風流,天使血脈今古傳(下)第十章、威壓宇宙無人敵,屈指盤古獨不出(下)第七章、虛空亦有星辰獸,鎮道還是天子魔(上)第三十七章、誰念西風獨自涼,終是絃斷人別離第四十三章、夢中歌罷彩翼歸,相逢涼月夜蝶飛第一章、三生石上刻今生,一落紅塵兩不知第九十二章、神族大戰天地昏,聖堂武士執政官(上)第八章、諸劫加身渾不怕,惆悵天涯寂寞風(上)第四十章、猩紅血淚有時盡,蝶翅低垂那得幹第十四章、我欲擎天簸滄海,俯仰人間無帝王(下)第七章、虛空亦有星辰獸,鎮道還是天子魔(上)第三十六章、心是城池鎖意識,量天仗地有誰敵第五章、不訴離傷七彩蝶,金翅大王幽冥蜂(上)第四十四章、迪納斯特光今古,黑暗風暴神鋒劍第八十二章、悵人生今非昔比,遠古天庭不復還(上)第二十三章、我爲六慾瘋狂日,敢叫天地隨我心(上)第十九章、一人可召百萬甲,一人可抵千萬師(上)第五十八章、劍花疏影顏如玉,誰家女子真無邪(上)第五十八章、劍花疏影顏如玉,誰家女子真無邪(上)第四十六章、百歲光陰如夢蝶,重回首往事堪驚(上)第十二章、雄心自古難冥滅,萬古天驕又如何(下)第五章、縱敞胸懷凌雲意,滾滾蠻荒煉域中(上)第十四章、千奇百態隨意輪,諸天萬界渾圓功(下)第十三章、光明左手東皇鍾,天道輪迴世界書(上)第二十二章、遠古玄冥盾甲功,御九州天地劍陣(下)第四十九章、一生一世一場夢,一夢何不一萬年(下)第三十章、奇門氣數天機法,命運陰陽不肯消(下)第四十九章、一生一世一場夢,一夢何不一萬年(下)第一章、旌旗百萬惜無用,女中巾幗真將軍(上)第八章、隔生相望亦相如,玲瓏幻世不知真(下)第四十三章、夢中歌罷彩翼歸,相逢涼月夜蝶飛第十章、使氣浮華恩怨深,北冥神功至尊劍第十五章、流年易去如彈指,欲把相思說誰知(下)第一百零二章、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第六章、亦辭命運不可得,誰言而今心底恨(下)第八十八章、沙場烽火連日月,帝王功成萬骨枯(上)第八十七章、長生樹分掃把神,五色石光青鳥聲(下)第二十九章、奇門氣數天機法,命運陰陽不肯消(上)第十一章、白首相知猶按劍,朱門先達笑彈冠第九章、諸劫加身渾不怕,惆悵天涯寂寞風(下)第四章、前世今生兩茫茫,如夢何如夢一場第九十章、嘯傲劍器拔勢起,從來劍客不回頭(上)第三十五章、百年三萬六千日,不知何時上九天第四十一章、料得年年腸斷處,量天山裡一孤城(下)第五十二章、人生聚散真容易,我自逍遙一轉頭(上)第四十二章、噬魂之眼幽靈族,先天虛無終奈何第二十四章、我爲六慾瘋狂日,敢叫天地隨我心(下)第三十三章、遠古近古皆可追,死亡國度有人家第一章、千思萬慮盡如空,杳冥之祖蓬萊城(上)第十五章、人生何處不相逢,相逢何必曾相識第二十五章、百年光影夢中過,回首凡塵何所思(上)第十二章、桃花谷裡桃花仙,桃花美人樹下眠(下)第四章、恍驚覺天地翻覆,再修煉誓報血仇(下)第十六章、黃河倒地輪迴陣,六道截天念無幽(下)第八十九章、天帝神皇封神榜,只覺大道始滄桑(下)第六十五章、蔓蔓青蘿漫漫思,人間無處寄相思(下)第十七章、仇寇忽做親兄弟,父子相殘骨肉輕(上)第十一章、多少恩怨與情仇,都只因風月情濃(中)第四章、將軍戰敗兵馬衰,力屈難爲鬼中雄(下)第十九章、欲洗昇仙門外血,怎道橫戈世界裡第二十九章、無邊風月眼中眼,不盡乾坤燈外燈(上)第七章、多少造化念幾番,輕撫紅塵寂寞身(上)第七十四章、陰謀用盡生災難,一戰功成判雌雄(上)第十六章、天下唯我至尊上,英雄敢欺少年狂第十四章、禍福誰言由天定,生死不過一念間(下)第八章、洞天微塵爭何事?石火光中把人拋(上)第八十二章、悵人生今非昔比,遠古天庭不復還(上)第十九章、無限天子幻世經,偷天換日奪天花(上)第二章、浮生大夢誰先覺,宿命隔陰我自知(下)第二章、二十四境迷魂陣,遠古兇獸泰坦族(下)第三十九章、氣吞奇門八陣圖,力壓環宇世無敵第五十五章、墓裡神族多異名,縱死精神猶不甘(下)第三十二章、千古豪傑幾時有,從今倚劍上青雲第十八章、周天圓滿秘藏術,七轉鎖神收靈陣(下)第十三章 、千奇百態隨意輪,諸天萬界渾圓功(上)第十六章、誅仙劍陣四門排,青華寶錄始輪迴(下)第一章、旌旗百萬惜無用,女中巾幗真將軍(上)第九章、鎮魂歌裡寂寞林,時間席捲古今人第四十六章、百歲光陰如夢蝶,重回首往事堪驚(上)第二十八章、無端一縷情絲動,不知何事響琴絃第六十七章、莫道世界真意少,自古人間多情癡(下)第十四章、光明左手東皇鍾,天道輪迴世界書(下)第十二章、無情不似多情苦,直言相思了無益(上)第九十九章、無敵之心止干戈,梟雄獨憐落寞時(下)第八章、遠上長天煉獄山,魂兮歸來可憐些第九十六章、神族終究大逃亡,末日戰歌爲誰挽(上)第八十七章、長生樹分掃把神,五色石光青鳥聲(下)第三十九章、氣吞奇門八陣圖,力壓環宇世無敵第十九章、總是恩怨伴三途,落陰山頂醉紅塵(上)第六章、法身本是虛無體,億千兵將轟雷陣(下)第二十五章、相逢不在爛漫時,何處天涯任惆悵第二十八章、一心全是相思柳,盡日青冢對三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