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燒船奪旗

渤海郡經歷去歲與公孫瓚一役後,郡中所剩軍卒不多,僅餘兩萬還是有過去在各郡募兵的底子在,此次突逢青州大變,袁紹帶兵入青,勇氣不易下。

兩萬大兵聚攏一處,尚可支撐一場會戰。可若是將兵卒調往各方,分並而行,很有可能首尾均不得兼顧。

渤海要守,青州要佔,若有一個不慎稍有差池,便是渤海守不得、青州佔不得的局面!

袁紹又何嘗不是在賭。

目下於他而言,已再無萬全之策。西北與燕氏爭鋒,袁氏落了下風,就算今年燕北體恤農時不願開戰,可明年還能不打嗎?就算明年不打,他便是依靠一個渤海郡耗到後年,又有何意義?

拖下去時間越久,他反倒越沒有與燕北做對的本錢。

與其被鈍刀割肉,不如跳出冀州,狠狠地爭上一場!

渤海軍打着袁氏旗號伴着烈日炎炎渡過大河,突進青州各郡……沒有任何懸念,袁氏的名頭令那些各地縣尊郡府大開城門,任由袁氏駐軍,沒有發生任何戰事,袁氏之旗便扎便青州每一座城池,就連孔融的北海郡也不例外。

至於東萊,更是早就被袁氏水軍清剿一空,黃縣城池在袁紹進駐北海的三日前便被攻破,守軍在城破後突圍,三百餘燕氏軍卒四散於鄉野之間,大約留給他們的只有成爲盜匪一途。

接管青州,遠比想象中要順利的多!

短短十餘日,青州盡復於袁氏手中,可供袁紹驅馳的兵卒便多了七千有餘分散各地。這是天大的喜訊,因劉備僅僅是青州刺史,何況青州官吏大多爲本土士人,對劉備的出身並不滿意,沒有太多郡縣倒向他的統治,何況劉備在青州也談不上是統治。他就像個擁有土地的將軍一樣,像公孫瓚,沒有太多治政的餘地。

各地的郡兵,都掌握在太守都尉手裡,劉備真正能驅馳的也不過只有平原國而已,窮兵黷武的平原國有兵八千餘,劉備還不忍全部帶走,留下兩千守備郡國,提領六千兵馬前往徐州,路上經過北海時孔融又送其三千兵馬,這纔算湊到了九千軍士。

而青州剩下的軍卒,自然都進了袁氏的口袋。

袁紹初至青州顧不上別的事,先是將五千兵馬屯在黃河兩岸把持渡口,防備走漏消息後己方渤海軍能有一條退路……袁紹賭的很清楚,他不是賭能不能勝過燕北,這事他心知,面對地域、人口、兵員、財富皆勝過渤海的燕氏,他是很難取勝的。

他賭的是燕北在今年冬季之前不知道自己攻取了青州。

一旦渤海邊釁開啓,淳于瓊等便要緩緩後撤,哪怕捨棄渤海都沒有關係。以青州換渤海,袁紹是賺的。如果有足夠的氣運,冬季之前不開戰端,坐擁青州後修養整個冬季,來年也能在冀州與燕北爭上一爭!

西面的兗州他是不擔心的,就算如今與曹孟德關係不再親密無間,可他們仍舊是天下諸侯中關係最爲親近的兩人,就算沒了上下級從屬,仍舊是至交好友,還走不到兵戎相見的那一步。

退一萬步說,便是真到了那一步,也不會有誰不宣而戰。

南面的徐州更不必說,劉備與陶謙自顧不暇,哪裡還有心思來青州尋事……孟德賢弟的成長,不可小覷。不知不覺,當年那個在洛陽設下五色棒杖斃蹇碩叔父的愣頭青已成長爲兵鋒所向盡數披靡的名將,執掌兗州的諸侯。

“人之際遇,玄乎其玄吶……這,便是遼東的戰船嗎?”

袁紹策馬黃縣港口,望着海岸上停泊的龐大戰船,頷首輕笑,遼東匠人心靈手巧,造出如此戰船。“今日落得袁某手中,必叫其發出光華!”

五艘近二十仗的鬥艦橫絕海面,與走軻相比何其龐大,何況其中工藝便是比起過去洛陽匠作造出的河船也不遑多讓,更兼得遼東巨木材質良好,性能上要更勝一籌……這樣的戰船,渤海雖也能造的出,但終究被木材的資質限制住,木料有限,造一艘便少一艘。

渤海有船艦百餘,卻大多是河船,海船幾乎沒有。這也是心氣志向的問題,袁紹從來就沒考慮過向北或是向東,突出中原的打算,他要的是統一河北後南下中原;可燕北就不同啦,遼東是他的家鄉,也是幽州漢人與外族接壤最多的地方,土地帶給他血脈裡最深的影響便是偏安一隅之思想,想要偏安,便要將周邊敵人掃淨。

相較而言,海外的夷族比漢人更危險。

遼東沒有河船,全是海船。

這些在燕北手中普普通通的戰船,於袁紹而言,卻是能夠掃向幽州在海外諸島水寨的利器!

東萊一戰,令渤海的水軍校尉呂威璜揚眉吐氣,此時頗有表功之意地對袁紹道:“袁公,此戰我渤海水卒獲其長船十餘,短船數十,掃其南北長山島,大黑山島水寨,破敵數千之衆,可叫其遼東水軍元氣大傷啊!” ωwш●тt kдn●¢〇

袁紹聞言頷首,呂威璜所言不虛。遼東郡海船甚盛,聽他們渤海的間使在遼東見聞,早在兩三年前燕北屯兵遼東之時,汶縣海岸上造船工匠綿延十餘里,海岸上同時晾曬的龍骨便有近百條。

如今兩三年過去,遼東的戰船保守估計不會少於二百,其中超過十丈的戰船也絕不會少於百艘。

一次毀掉遼東十幾艘,奪來十餘艘長船,便意味着遼東郡的水軍在運送兵員上至少會短一萬軍士,這若不是元氣大傷,什麼是元氣大傷呢?

這值得誇讚,但袁紹卻不能去誇讚呂威璜,而是沒有接話轉而說道:“海岸幾月冰封,上凍之前駐軍不可小覷,我等是借突襲之利這才攻下黃縣,若非如此,呂校尉的水軍可能與黃縣駐軍在海面上一戰?”

呂威璜面上吃癟,不敢應答。

他的河船出了海岸便重心不穩,如何與遼東的海船在海面上作戰?

不過袁紹便是敲打呂威璜也晚了,遠處的海面上突然冒出一個個快速接近海岸的黑點,那是一艘艘燃燒的渤海河船,曳着黑煙朝他們賴以求生的東萊海岸亡命而逃着。

緊隨其後,是大片打着燕字旗的海船,仿若海上狼羣一般窮追不捨,粗略望去,密密麻麻一大片。

伴着龐大斗艦上崩弦之音,牢牢釘死在穿頭的遼造武鋼強弩勁射出粗大的矛矢,穿透河船風帆,矛上掛着火油罐傾瀉而下,火勢越加迅猛。船艦漏水失火,最近的一艘懸掛袁字旗的河船在靠近海岸不足十里的地方緩緩沉沒,而那些遼東戰船,則朝着黃縣港口露出鋒銳的獠牙,令人不寒而慄。

田豫一腳踏在懸掛五色錦緞的座艦船頭,雙目怒視黃縣港口抽出插在船首的環刀,舉刀怒喝道:“殺,摧城拔寨,燒船奪旗!”

第三十七章 爭雄天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踹營第四十一章 投鼠忌器第四十三章 圍困邯鄲第一百零二章 子龍壓片第八十八章 溫婉美人第八十章 白馬之士第一百八十五章 關變第一百二十章 隨我衝鋒第十三章 聲振屋瓦第四十八章 來將通名第七十九章 長途漫漫第八十八章 溫婉美人第四十四章 霜雨已至第二百二十六章 內亂第二十四章 風聲鶴唳第五十五章 後路未知第二百五十三章 本事第十一章 孫堅北上第五十一章 求仁之心第二百八十二章 南奔第七十四章 思想念舊第三百章 大快人心第二百三十八章 汝南之戰 六第十章 渤海水戰 先別訂閱,明天修改第二章 孫文臺死第六十二章 強渡恆水『求訂閱』第四十八章 迫在眉睫第一百零七章 公孫校尉第二百九十二章 圍攻第三百三十五章 感同身受第一百章 良山大勝第八十五章 北守南攻第七十章 量才而用第一百八十三章 驢騾第八十章 冀州大亂第四章 大河滔滔第二百九十六章 哪個是牛第十章 酸棗會盟第一百六十七章 裡應外合第五十八章 兵進皇宮第一百四十一章 譙縣之戰 四第十九章 長安難保第二百五十章 別想拿回去第一百七十六章 真過癮第三百一十一章 何去何從第六十八章 少牢之禮第一百一十章 婚姻大事第二百六十九章 聯合抗敵第二十二章 無米之炊第二十八章 天運有常第一百四十六章 益州之亂第四十四章 伯圭北上第八十二章 聽天由命第二百零七章 依靠第七十六章 涿縣廢墟第九十五章 宗室器物第三十五章 陳留,典韋!第五十一章 呼嘯而來第八十四章 人口銳減第一百零六章 起於卑微第一百六十三章 陣前邀戰第六十八章 明修棧道第五十三章 遼西紕漏第八十二章 大戰將臨第一百零四章 議定遷都第三百零四章 曠日持久第四十四章 挫敵銳氣第十八章 田豫勸北海第二十章 田豫國讓第九十五章 大河之變第四十七章 徒增氣勢第九十三章 衝擊第四十一章 調兵遣責第一百一十七章 烏合之衆第二十九章 弓高絕境第一百九十二章 破營第一章 內外皆難第四十七章 平漢將軍第九十七章 謀千里者第一百五十九章 虎豹騎營第四章 孤陋寡聞第六十六章 請主公響鼓第一百章 改良弓弩第三百一十九章 龍虯第三十一章 不見人惡第八十四章 意氣之爭第二百六十七章 江夏水戰第十四章 特來相助第六十五章 渡河夜戰第三百零八章 南奔之意第一百零二章 羊入虎口第十九章 長安難保第一百零四章 兵鑿易水第六十四章 慾壑難填 七夕快樂第十二章 郭嘉請命第四十九章 關呂交手第九十八章 一鍋爛粥第二百五十四章 背水第七十九章 將士聚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