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馬騰出隴關

荊州。

涼州軍閥張濟戰死在宛城之下,荊州到處一片歡騰。張濟抱着來荊州搶奪城池糧草的想法,何況荊州當下百姓有數十萬都是過去司州三輔逃難過來的,對涼州兵自然痛深惡絕,州中官吏皆奔走州牧府向劉表表達恭賀之喜意。

只是劉表卻與他們心中所想的有些不同,張濟的死非但沒有令他感到欣喜,反倒讓他感到些許慚愧。州牧府閉門謝客,派小吏向州中官吏解釋道:“使君說了,請諸君帶着禮物回去。張濟窮途末路來到荊州,作爲主人如此無禮並非使君本意,所以只接受諸位的弔唁而不接受賀喜。”

人們知道這樣的原因,紛紛感慨劉表的仁義,劉表也派使者去往南陽,希望能與年輕的張繡聯合,使他的涼州兵作爲守備荊州北方的藩屬。

南陽,宛城。

“人死不能復生,嬸母也不要太過悲傷,保重身子。”

張繡拱手倒退出嬸嬸鄒氏的堂外,轉頭時年輕而英武的臉上卻難掩疲憊。過去他在叔父部下領一支兵馬,這並不困難,但如今叔父不在,他便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來統帥兵馬,尤其當那些各部校尉的年紀比他長很多時,這並非一件容易的事。

如果沒有去年自關中投奔的賈詡這位安奉將軍助他,這一切只會更加困難。賈詡可以去的地方有很多,而這對張繡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

隨着張繡扣上兜鍪,方纔又慚愧又難過又疲憊地臉色已經不見,只剩下一張冷若冰霜的臉,點頭對迎面巡查的涼州精卒打下招呼,讓他們好生巡視,牽馬領着一隊親兵騎手向宛城官邸走去。

看過了嬸孃鄒氏之後,張繡又去了官邸看望賈詡,這都是他的長輩,張繡並未以主君自居,對待他們像子孫對待長輩那樣且恭且敬。

“先生,您覺得現在我們應該怎麼做?”張繡立在賈詡身旁恭敬地拱手,讓部下送來一條上好的狐裘大氅,得了應允之後才坐在對面拿出懷中書信遞給賈詡道:“如今鄴都的大司馬要我處死董承,關中的司隸校尉希望我們能加入他們作爲南面藩籬,荊州牧想要和我停戰,兗州牧、青州牧則都派了使者來到南陽……誰可以做我們的盟友,誰又會是我們的敵人呢?”

所有人都在拉攏南陽郡的這支涼州兵,這纔是真正讓張繡感到疲憊的地方。哪怕目下局勢大好,可南陽如今是四戰之地,北面是關中南面是荊州,東面則是兗州曹操治下的潁川,無論親近哪一家,都會成爲另外兩方的敵人。

“將軍覺得,應該和誰結盟呢?”

賈詡並不回答,反而老神在在地看着張繡就笑了,張繡稍加思慮說道:“雖有五方使者,實則只有三方,荊州牧上表朝廷運送大量糧草車馬去往鄴都以示臣服,而另一面則因青州牧過去是盟主,同樣遣使進貢,這是他所認爲的對內無對朝貢之事上失責;對外,亦沒有違背盟主,仁義之想。所以,若與劉景升結盟,便會與曹操爲敵。”

“若與曹操結盟,則會與荊州、關中乃至幽冀爲敵,這是不可取的。”張繡在三家接壤的土地中當即否定了曹氏,接着說道:“若與燕氏聯盟,與荊州一時半會不會交戰,但同樣會被曹氏當作心腹大患,因而學生在燕、劉兩家中不知應如何取捨。”

張濟雖然死在攻打南陽的途中,但張繡已經將南陽郡攻打下來,得到糧草與土地,算達成叔父的遺志,因此對劉表也沒有太多仇恨的想法,只是希望能做出最好的選擇而已。

實際上關中與荊州,在張繡心中都不是什麼好選擇,若這裡不是南陽,他還真的希望能與曹操交好。燕北要他殺死窮途末路投靠他的董承,這是自絕於天下的道路;而投靠劉表又會令嬸母鄒氏感到不快。

“既然如此,將軍就傳信三封吧,向朝廷和荊州牧分別求徵南將軍與南陽太守的官職,再告知曹操我們無意與他爲敵。”賈詡輕輕點着頭說完,才擰住眉頭對張繡道:“留着董承,看好他!”

張繡感到疑惑,問道:“現在,此時難道不應當交好一方以求自保,爲何還要同時向三方傳信?”

“將軍,現在有誰不需要南陽這塊土地?他們都需要,可我們卻不知道他們有多重視這塊土地。”賈詡對張繡道:“既然如此,誰對我們有最大的好處,我們便跟誰站在一起。”

即便選的不好,朝廷的將軍位與荊州的南陽太守都是很容易得到的,就算將來再叛出,也不虧了!

這也的確比較符合張繡的意願,既不必屈居劉表部下,幫他抵禦曹操,也不必先殺死董承。就算將來要殺,那也是沒辦法的事。張繡不想殺董承,但若沮授現在引大軍來攻南陽……他肯定會將董承交出去!

何況現在張繡太需要一個合理的官職與將軍位了,沒有這些,過不了太久他便無法壓制部下的那些涼州兵將。當關中的涼州諸將一個接一個死去之後,曾經驍勇善戰的西涼軍與爲禍鄉里的亂軍只有一線之差。

賈詡的話堅定了張繡的想法,隨之與各地派遣而來的使者交談,隨後這些使者紛紛策馬返回各自主君的方向。

只是關中之地遠遠沒有看上去那麼安定祥和,雖說楊奉與劉豹都留任京中,他們的兵馬卻全部都在燕北的授意下放入關中,白波、匈奴接近十萬軍民,各地安置事宜都不容易。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潼關以西傳來消息,蟄伏在雍州西部,也就是過去司州與涼州交界的馬騰似乎與金城韓遂再度交好,而後親自率軍出隴關,佔領了長安城,佈散兵於潼關以西的三輔地帶。頃刻之間,便將燕北想要納入囊中的司州分去一半。

若說馬騰是狼子野心,可他偏偏又在佔領長安之後,派遣使者帶糧草與西域的金銅飾物、東遷遺落在長安的宗室器物東出隴關,向鄴都遣使進貢,問候皇帝。

第八十一章 以正天下第九十三章 定計哄騙第四十七章 平漢將軍第一百六十九章 抉擇第一百九十九章 甕城第二百五十三章 本事第二百五十四章 背水第一百零一章 中平四年第八十一章 顏良文丑第一百四十五章 滔天巨浪第一百零七章 公孫校尉第三百三十八章 不甘第四十二章 千萬生民第五十八章 身不由己第九十一章 攀山之徒第二十八章 天運有常第一百二十五章 孤軍力戰第四十五章 兗州之變第一百一十章 一月四遷第四十一章 漢騎赤海第一百二十六章 兗豫大亂第二十一章 鄴都修太學第八十八章 溫婉美人第三十六章 定計庚渠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將入相第七十七章 疲兵之策第二百九十六章 哪個是牛第二百四十九章 涼州人第七十六章 劉備借兵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襲營寨第七十一章 南下受阻第十一章 孫堅北上第一百一十章 回馬襄平第九十六章 樂浪噩耗第七十五章 輕兵亡命第十九章 應當應份第七十四章 思想念舊第六十一章 等待時機第二百五十八章 攻守勢易第四十九章 俘虜一人第八十四章 弔詭神奇第九十四章 莫被聽去第二章 巧取豪奪第二百二十七章 火第一百零六章 起於卑微第五十五章 隔水相敵第一百一十六章 書文言語第一百一十章 棄關而走第三十八章 獻於將軍第五十八章 兵進皇宮第十七章 平難中郎將第四十八章 護衛北上第五章 明珠蒙塵第十五章 劍如雷霆第一百零四章 遺禍兒孫第六十九章 拜見閣下第三十四章 燕潘決鬥第一百零一章 武鋼強弩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將入相第九十四章 狹路相逢第七十四章 思想念舊第四十四章 沮授求援第一百一十章 一月四遷第四十三章 徵人未還第一百二十四章 逃逸第三章 渤海之刀第七十章 狼窩虎穴第二章 孫文臺死第四十六章 兵者權謀第九十一章 躍馬魯地第六十五章 漢騎夜襲第一百一十三章 假節三錫第一百一十九章 劉表起兵第十四章 遼東遇襲第一百零二章 夜宿青澤第九十一章 躍馬魯地第五章 明珠蒙塵第二十九章 指日可待第七十六章 涿縣廢墟第四十二章 以胡制胡第六十章 鮮卑英雄第三章 時戰時和第四十六章 意外破局第九十四章 黑雲壓城第三十二章 一箭生死第七十四章 思想念舊第四十九章 俘虜一人第一百六十五章 電光火石第十二章 徐徐圖之第二十九章 聞聲見人第一百零八章 開城迎人第四十章 野性難馴第四十六章 亂戰不歇第五十八章 兵進皇宮第一百零三章 牆頭架弩第四章 大河滔滔第一百一十三章 漁陽田豫第五十五章 震天鑼鼓第一百四十四章 麻桿打狼第六章 鎮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