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匈奴皆反

嘭!

兩個頂盔摜甲的匈奴猛漢被徐晃提着腰間甲束摜於地下,釋去重負的戰馬載着徐晃出唏律人立而起。大營軍卒林立燈火通明,光影下煙塵裡兩個匈奴人被摔得氣血震盪悶哼在口,險些沒叫出聲來。

“大司馬,屬下衝散敵騎,手擒二匈奴千長,軍中還捉了數十俘虜,如何落?”

燕北頷按刀跨步而來,面色肅然。城外夜裡的廝殺方纔結束,匈奴兵足有上千輪番衝擊三壘毀壞營柵,武定城就靠着成爲營地保護,若夜裡稍顯有失,則武定城現在必然已經開始巷戰。一番清點軍卒雖爲守勢仍舊死傷慘重,不到一個時辰死傷七百有餘,領兵的校尉曹性屁股中箭此後月餘騎不得駿馬,稍稍包紮便在城外點着星火督士卒修築營柵。

怪就怪武定城這丈二城牆太矮,又無護城河之險可守,不論什麼時節,但凡起了戰禍這座城池便是隻能望風而降或聞風而逃的角色。

他有太多的火氣沒處去了。

“欒提呼廚泉何在?”

兩個身形健碩的匈奴千長起身,一個先前被徐晃摜在地上震得滿口血跡,開口嘟嘟囔囔的匈奴話讓人聽不清楚,話還沒說完燕北拔刀便斬,好大頭顱順肩而倒,方纔立起的身子直挺挺地朝後仰倒,脖頸血如泉涌。

身旁那個匈奴千長心頭驚駭,不想面前這漢人將軍都不能人回答便拔刀殺人,起到一般的腿還未繃直當即打着彎兒跪在地上,連忙高呼道:“將軍饒命啊!我們是右賢王部下千長,進攻漢軍都是單于的主意,我部大王不在,只能聽命行事啊!”

他不叫還好,一叫之下燕北竟是更是生氣,本以爲前來進攻的是匈奴單于欒提呼廚泉的本部兵馬,哪裡知道居然是右賢王劉去卑的部下……去卑在鄴都被朝廷好生供養着,此次燕北西征匈奴原本還打算讓去卑接任單于他的兒子統領部衆,哪兒知道右賢王部居然是進攻漢軍的先鋒軍!

“你們是右賢王部,那左賢王部在哪?”燕北看這情形就知道被呼廚泉算計了,這王八蛋顯然因燕北留下劉豹與劉去卑在朝廷而新生怨懟,如今與漢朝用兵讓他們的本部做替死鬼。“去卑的兒子右部帥劉猛呢?”

匈奴人起漢名一個比一個詭異,就以去卑的鐵弗部來說,本來名字就夠奇怪的了,偏偏還要加個劉姓。去卑的兄長叫潘六溪,漢人音譯做破六韓。燕北還聽說劉去卑有個幼子起名叫誥升愛,加上劉姓就更奇怪了。

“左賢王部在瘟疫中受損頗重,遷至上郡高奴、定陽一帶,未尊單于號令兵。”說起左賢王部並未出兵,這匈奴千長小心翼翼地看着燕北的神色,希望他不要動怒將自己殺死。此時這匈奴千長雖還不知道面前就是漢朝大司馬燕北,但也知道面前非是善類,道:“右部帥正在城外領兵。”

“我給你匹馬,你去尋劉猛,問他是不是不管去卑的死活了?敢來領兵攻打燕某城寨!”

燕北話音剛落,那匈奴千長便驚道:“大司馬?不是右部帥要來,是被單于徵大軍,至王庭才知道是要與朝廷作戰,我,我這就回去告訴右部帥。”

眼看燕北面色越來越冷,匈奴千長連忙起身,卻又被燕北叫住問道:“呼廚泉在哪?”

“休屠,休屠是單于本部。”

燕北頷,只是擺手讓他離開也不多說,眼神厭惡地指了指地上的屍道:“清掃乾淨。公明,你帶回來的匈奴俘虜先關着,明日若劉猛不來投降便傳信回鄴都殺劉去卑。這些匈奴人個個狼心狗肺,連放在朝廷的老子都不要了也要反叛!”

“大司馬息怒,不是還有左賢王部未跟從單于一同反叛麼?”

徐晃見燕北神色不虞便知他要大開殺戒,心中憂慮朝野人心,便多說了一句。卻見燕北仍然沒有好臉色,沉着神色走向中軍帳,徐晃、典韋、高順等只得亦步亦趨。待入帳後才見燕北神色厭惡地說道:“什麼左賢王部,他們也反了!”

什麼?

衆將紛紛不解地望向燕北,方纔那匈奴千長說的好好的,左賢王部遷居至上郡,並未派出兵馬來參與匈奴單于呼廚泉的徵召,又怎麼會也反了。

“那胡兒也算聰慧,他沒說左賢王部是否反叛,只說左部遷至上郡,可左部遷居並非是因爲不願反叛漢朝,而是因他們受瘟疫死傷慘重!”燕北此時心裡沒有怨氣,只有殺氣,沉着臉狠狠地錘在案上道:“瘟疫是怎麼來的?左部匈奴只有投身呼廚泉進攻度遼部纔會在歸途時染上瘟疫,這幫靠不住的胡兒早就反了!”

衆人這時才恍然大悟。這就是匈奴人的習性啊,他們的貴族和過去烏桓的貴族差不多,朝廷一直對歸附外族多有懷柔,即便他們參與了叛亂最後也不過是誅殺惡的下場而已,更何況如今朝廷式微,久而久之誰還把朝廷當回事。只要有反叛的機會,對匈奴人而言便是一場掠奪盛宴。

說來有趣,過去燕北也是朝廷‘只誅惡’的受益者,只是今非昔比,掌控朝廷的他屁股坐在了與過去截然相反的位置上,連帶着對一應事務的感官都變得不同。

“派騎手跟上那匈奴千長,探明劉猛匈奴部所在。今夜羽林騎於城外值夜,徐校尉領本部騎兵入城歇息三個時辰,明日天不亮便引兵出城,隱蔽形跡,防備敵軍來攻。若待到正午劉猛還不來降,便先攻匈奴右部去呼廚泉一臂!”

號施令後,無意義地擡手在空中虛握,最後又恨恨地嘆了口氣,偏過頭去擺手讓部將出去。

許多年不曾感受到背叛,上一次是遼東南各縣望風降孟益,這麼些年過去,燕北對背叛更加深惡痛絕。

其實背叛者比政敵更可恨,因爲你總是知道要與政敵分生死,卻不知哪個叛徒在身後謀劃着你的性命。

第一百零九章 張頜的野望第二百零三章 浪戰第十三章 馬超出手法第二十九章 裁撤五校第十二章 西遷東奔第十九章 久候多時第五十九章 等候多時第二百五十章 別想拿回去第九十八章 羣起攻之第一百章 改良弓弩第四十章 雲中疫病第一百零二章 臘月成婚第二百零七章 依靠第一百八十二章 相對比較第一百一十二章 焦觸進京第一百六十章 幽州水師第十八章 田豫勸北海第六十七章 祭拜仙人第二百四十六章 交州刺史第十八章 掌控一切第一百零二章 夜宿青澤第七十七章 潁川郭嘉第二十八章 天運有常第七十四章 大破五鹿第三百零七章 兩封信第二十二章 燕北贈驢第九十章 蟄伏於野第八十四章 讓他一馬第八十一章 以正天下第六十六章 張頜儁義第四十一章 初平二年第二百九十八章 大殺四方第二百二十六章 內亂第二十八章 汶土山之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譙縣之戰 二第一章 非我即敵第六十五章 連成一片 七夕快樂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海軍第一百五十章 圖個痛快第二章 且入座吧第一百零五章 泣涕橫流第八十章 冀州大亂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海軍第四十六章 速派援軍第三百三十二章 瀛洲第二百一十四章 專事第二百零七章 依靠第六十七章 鮮卑素利第四十四章 沮授求援第七十五章 輕兵亡命第三十六章 一夫當關第六章 回來開船第三十五章 大逆不道第七十章 洛水之會第二百五十三章 本事第十二章 郭嘉請命第五十六章 戰勝謀勝第三百零三章 四面混戰第十章 剷除異己第四章 大河滔滔第七十九章 出類拔萃第十二章 徐徐圖之第七十四章 將兵進涿第四十六章 兵者權謀第十一章 等我回來第十二章 徐徐圖之第十七章 平難中郎將第八十二章 大戰將臨第六十七章 王於興師第八十章 四患五政第九十一章 青石橋之戰 四第一百零九章 臥榻之側第一百零九章 始終未變第九十三章 青石橋之戰 六第四十八章 用兵一時第一百五十二章 於文則第九十六章 橫掃六州第一百一十八章 軍中校尉第一百一十九章 谷中舞第五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五十章 傷敵無數第一百七十八章 代天行事第一百零七章 南渡預感第四十六章 意外破局第九十九章 燕北見駕第一百八十三章 驢騾第八十二章 大戰將臨第一百零六章 漢室興第十章 酸棗會盟第四十五章 守城之志第九十三章 定計哄騙第三百二十九章 懦弱第三十二章 樑縣之戰第一百六十八章 不治爲好第三十二章 一箭生死第四十七章 摧枯拉朽第六十八章 覆滅王氏第八十八章 滎陽演武第五十四章 只求一勝第一百零八章 烏桓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