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三月破敵

濮水冰雪消融,天寒地凍的溫度也漸漸轉暖,兗州農夫裡裡外外裹着數層麻衣臃腫無比,卻還是要下地幹活。去歲的大雪消融在田地讓土地變得肥沃,就算是即將開始的戰爭也無法阻止他們開墾土地。

就算偶爾能在田間地頭看見騎兵步卒舉着燕字大旗行進又如何?哪怕是晌午剛耕下的地,下午被過境的軍卒踩亂踏散都沒辦法。田必須種,這些老革未必會殺他們,就算戰爭打到附近,老百姓的日子還是要過。

如果現在不耕作,等這場戰爭結束的秋天,沒有足夠糧食的他們將無法活下去。

老百姓的日子是以年計算的,不想一年之後的事,也不想一年之內的時,只想如何活過今年。所謂的過年,也是慶祝大家又活過一年啊!

因爲大雪與隆冬息兵兩月,纔剛進二月,燕氏便再度鼓動兵馬向南下推進,首當其衝的便是仍舊固守濟陰郡的曹仁與于禁。若兩個月前,曹仁想必會固守城池,但兩個月後的如今,于禁便直接在城外交通要道左近紮營,根本不懼燕氏大軍南下的強硬攻勢。

原因無他,曹操得到陳國的三萬兵員補給,並且藉此時機重整旗鼓再度徵發兩萬餘民夫,加以樑、陳之地趕製出的車駕,勉強能夠長途運輸輜重……去歲作爲輜重的運輸隊原本只想吸引燕軍的注意力,不料被偏師張遼部下閻志領烏桓騎盡數攻沒於濮水,直接導致曹軍空有幾萬兵員卻無法支撐長途作戰,只能以憋屈的守勢應對張遼不斷地轉移,並因此錯過燕軍主力被大雨困於河北的大好時機。

曹操憋了好久,如今終於有機會擺開兵馬,向燕氏主動出擊。

“不能在濟陰郡與燕氏作戰,一旦前線戰局不利,燕氏兵馬長驅入樑國,陳**士將無法快速馳援。”曹操指着輿圖上盤桓在陳、樑兩國交界的山脈道:“張繡與姜晉部已自陳留撤退,率軍進入荊州;左部由將軍曹純督率虎豹騎快速進入陳留,居燕氏側翼以待戰機;大軍居由向東南布撒伏兵,迎敵張遼部,隨後大軍自東面北上,直擊燕仲卿後部……曹某人的後部可以在樑國也可以在陳國甚至能在陳留,但他燕仲卿的後軍糧道只能在東郡大河南岸,跑不了!”

這一點上曹操極爲自信,這便是大河天險,兩南北兩邊的防守軍隊都有這樣的強大優勢,一旦襲擊至大河之畔,糧道便無法保證。

“傳信曹子孝,在此之前,要他務必扼守要道,至少守住三月不得令燕軍同行!”

聽聞此言,諸將皆瞪大眼睛,李典有些遲疑地問道:“將軍,扼守三月是否太久?”

曹仁本部有八千兵馬,在濮陽向南撤退的路上承擔斷後之責,受燕軍追擊遭到不小損失。隨後曹操陸續向曹仁輸送兵力五千,但即便如此曹仁才只有軍卒萬餘,就算是加上于禁部三千之兵,尚不足萬五千之數。

而他要面對的燕北,麾下則兵力至少七萬,就是拖,三個月也能將曹仁拖死!

“告訴子孝,需要什麼儘管告訴我,但必須守住濟陰三月,否則滿盤皆輸!”

在接下來的這場戰爭中,曹仁所在的濟陰郡對曹操至關重要。他的兵勢就像蠍子張開兩隻大鉗,但爲了以小搏大,中心卻不夠厚實。陣勢像個口袋,曹仁的濟陰郡便是口袋底,一旦口袋閉合,中間的燕軍各部將處處受制,可一旦曹仁被擊破……漏風的口袋還能有什麼威力呢?

更關鍵的是曹仁被擊破,則樑國不保、陳國又不能及時救援,則兩路兵馬的輜重糧道頃刻間就會被截斷,等待曹氏的便是滅頂之災。

“那南面的劉備?”

“劉玄德固然英傑,兵少將寡,與燕仲卿不能相提並論,就算我不發兵驅趕他,江夏的黃祖也不會放過他。”

曹操擺手,對劉備並不重視。這也是應該,兵不滿萬、將不滿十的劉玄德,有什麼資格能與燕北相提並論呢?他和張繡一樣都是被劉表派出來進攻兗、豫的,半道上卻因劉表改變主意欲攻打司隸而朝令夕改,但顯然眼下張繡與劉備不會聽從劉表的命令,只是張繡更決絕一點,直接領兵引姜晉一道兵走西南進入南陽向劉表宣戰罷了。

倒是劉備,既不聽從劉表號令回還荊州,又無力繼續北攻反倒爲陳相駱俊擊退,徒佔汝南之地聲威甚重,但要指望讓曹操重視,至少要過幾年了!

書信被快馬騎手帶着不數日便抵達濟陰送到曹仁手上,就算是時常爲曹操斷後的曹仁看到命令與曹操的謀劃都不禁倒吸一口涼氣……與李典的想法不同,據守濟陰郡三個月對曹仁來說並不難,但這是死局,只要接了命令,八成便活不成了。

守城容易,郡中大城備上足夠多的糧草軍械,堅壁清野將城外百姓都遷入城中,發動百姓製作軍械、充當預備,守三個月不難。真正讓他擔心的是守三個月之後的事,守住容易,走不得怎麼辦?守三個月便成了守六個月,守六個月變成守一年……最後就像袁軍那個輕功冒進的韓猛一樣,被堵在城裡半年多城破被殺。

跑不了,纔是最大的問題。

曹仁的回信很決絕,不要兵力不要糧草,該有的東西他在濟陰郡都徵得到,他只有一個要求,“仁必死守城池,絕不放燕氏一兵一卒入樑國。兵馬已足,糧草亦備,請將軍務必在六月之前,仁死守之際思慮破敵之策!”

曹仁很清楚,他能活下來的唯一機會,就是堅守的過程中曹軍贏了,燕軍退出濟陰,如此一來圍城必解。

“哪裡有什麼六月之前,我等只有三月時間。”曹操見到曹仁的回信苦笑不已,眨眨眼睛揮手道:“三月之內,必破燕仲卿於河南!”

他只有三個月時間了,兗豫之地征戰已有半年,各方兵馬爭相撲食,以致兗州無糧可徵,他的糧草只夠長途行軍四月之用。若三月之後這仗贏了,危局自解;若三月之後戰事未勝,傳信燕北準備受降就行了。8)

第七十九章 中平六年第一百六十八章 不治爲好第十二章 徐徐圖之第四十三章 膽大包天第十四章 八千兵馬第六十章 中平略記第二百四十章 汝南之戰 八第四十五章 薊縣之戰第六十二章 莫提吾名第十一章 且戰且退第六十五章 漢騎夜襲第八章 曹操徵徐第一百零五章 再來再殺第一百八十八章 荊州亂第一百二十二章 不堪設想第一百六十九章 抉擇第八十五章 臨行話別第二百三十五章 汝南之戰 三第一百一十二章 天下板蕩第一章 內外皆難第五十五章 隔水相敵第七十六章 攻其必守第二十九章 弓高絕境第七十三章 邀請陳羣第四十八章 用兵一時第八十五章 終不負人第一百零六章 陰差陽錯第一百九十一章 夜亂第一百八十八章 荊州亂第九十九章 燕北見駕第一百零七章 見好就收第八十一章 顏良文丑第八十章 冀州大亂第六十四章 堆積如山第三百三十七章 下座城第十三章 燒船奪旗第七十二章 吾有虎將第十七章 重操舊業第五十八章 說沒就沒第二百一十九章 好世道第三百一十四章 大月氏貴霜帝國第二百二十章 寶珠第六十五章 漢騎夜襲第八十四章 密雲不雨第五章 窮且益堅第一百零三章 五十四箭第四十章 雲中疫病第八十八章 滎陽演武第十六章 徐榮華雄第七十五章 幽揚通商第五十九章 亂世將至第一百八十一章 智與力第二十二章 燕北贈驢第六十二章 幹他孃的第三十四章 一片天第八十一章 顏良文丑第二百七十六章 鬥勢第二百五十一章 跳上去第二十三章 坐地還錢第八十九章 故漢官儀第三百二十一章 瘧疾第一百六十章 幽州水師第一章 中平四年第十三章 馬超出手法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個不留第十六章 強渡樑水第一百九十五章 去蔡陽第四十八章 迫在眉睫第四十九章 萬分危急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襲營寨第一百零九章 三足鼎立第六章 時過境遷第五十章 天下太平第一百二十三章 向大王賀喜第四十章 猛士佳人第五十七章 熹平石刻第十章 鼓瑟齊鳴第八十五章 終不負人第六十二章 王莽之首第一百零九章 高句麗犬第一百零三章 謀襲高麗第八十章 邊郡學風第八十二章 鳩佔遼東第七十七章 新年伊始第十四章 孟起無禮第一百八十四章 州人不能御第一百零三章 枯草復青第八十五章 臨行話別第五十章 北方有變第一百四十二章 譙縣之戰 五第三章 渤海之刀第六章 真正威脅第八十四章 人口銳減第二十四章 東征句麗第三十六章 一夫當關第十四章 八千兵馬第二百一十二章 昌豨第二百八十九章 輜重線第六十四章 拉開序幕第八十九章 青石橋之戰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