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曠日持久

益州的局面是真的非常不妙。

天下諸州雖多,但地勢上如益州這般相對封閉的地帶僅有交州所能比擬,其州域之內山地繁多,加之幾座關卡,就是被黃河、秦嶺、高原、潼關封鎖住的司州都遠遠不能相匹——司州內裡多平坦啊!

支配戰爭的從來不是將軍的才幹,而是天時與地利,人的才幹無非因勢利導。優秀的將軍能夠在固有的天時、地利、人和之間來依據戰鬥的節奏快慢來選擇戰術與戰略。

戰鬥節奏快、間隔時間短,對戰術的側重便要多與戰略;反之則戰略佔據的比重要更大些。

而益州的地勢,決定了戰略在此處佔據主導地位。

益州的道路難行是雙向的,不單單影響着燕氏兵馬的進軍,也同樣影響着劉備的兵勢,這給雙方軍隊的行軍、輜重都帶來巨大的壓力。

馬超花了整整兩個月的時間來圍困白水關,這並非是因爲他沒有強行攻破白水關的能力,如果他想,自漢中送來的石砲可以在三日之內將城關砸平……或者以巨石在關外砸出一條可奔襲而上的通路。

但他沒有這樣做,因爲他發現了令他非常難過的事實——當戰爭的拉鋸點在白水關時,他擁有優勢。

換句話說,戰事距離成都越遠,他的優勢越大,如果關羽敢帶兵打進漢中,那這個讓趙王念念不忘的大鬍子就死定了!

因爲輜重,燕氏在運送輜重這一塊的優勢比劉備大上太多了!

張魯部下大多爲益州人,他們知道從成都到白水關究竟有多遠,人們說不出精確的數目,但路途長途大約在千八百里。這個距離,放在北方無非就是邯鄲城到中山,馳馬騎卒晝夜不停兩日便能抵達,便是驢車五日也就到了。但放在益州?騎着馬沒半個月是不可能過來的。當然了,靠兩條腿,走習慣了也就二十天。

因爲要爬山。

白水關近畿倒是有白水城以及沿線的梓潼、涪縣、綿竹等地,但這些城池無一例外都沒有能夠供給大軍傾動所需糧草的能力。只有成都,只有成都府纔有能力自州中調集兵糧輜重再向白水關輸送。

劉備軍的輜重線要想送到白水關,兩條路。陸路就像上面那些沿線城池,自綿竹、涪縣、梓潼一路送至白水城,越兩條大水、翻十幾座大山,道途千里,哪怕急行,非十五日不可達;水陸,由成都乘船走東南經資中、漢安至江陽,在由江陽轉道東北進入巴郡,走漢水經由江州、安漢、充國、蒹葭等八縣之地,輾轉一千七百里水陸,方可送至白水關。

路途多出一半,時間也多出五日至二十五日不等,水路的行船速度並不穩定,逆流順流、逆風順風,最後抵達的日期皆不相同。

但劉備沒得選,一來走水路糧草路耗少,二來也是最重要的,乘船能運馬。儘管益州之地大環境高低不平,但尋找一塊能夠作爲騎戰所需的土地也並不難,何況一旦攻入地勢相對平坦許多的漢中,對戰多馬匹多騎士的燕軍,關羽會吃大虧。

至於燕北會不會在漢中使用他冠絕天下的騎兵,劉備認爲這根本不需思慮……天下所有的良馬產地皆在燕氏之手,同爲幽州人的劉備卻淪落到如今與南方諸侯一般缺少馬匹的地步,老劉心裡苦能跟誰去說?

所以劉備把兩條路都用上了,陸路運少量糧食、民壯被甲持兵地向北方軍隊輸送繼續的物資;水陸則運送大量糧食與他僅有的戰馬,以期在更晚的時候來支援關羽。

益州這地方的好處是封閉,壞處也是封閉,馬超從沒在益州生活過,卻已經知道劉備軍的糧道所在……益州總共只有這兩條大路,劉備根本沒有多少選擇。不過馬超就算知道了也沒用,因爲益州的路,不是像天下其他地方想繞就繞、披荊斬棘就能過去的。

荊棘可劈,山海安能因人力所移?

什麼奇襲、斷糧、絕道、襲擾這種涼州軍的拿手好戲在這裡根本使不出來,反倒是冀州人早年間經常使用的浪戰硬戰以力取勝才能建功——至於冀州人說的是誰,當然是以張角、張燕等人爲代表的黃巾軍。

不過這倒也不是說益州的地利就真的讓人無法使用戰法了,比方說伏擊、築壩攔河,就是很好用的手段。

趙雲部自涼州武都郡東出,走的是廣漢屬國陰平道,位於白水關東側,沿着白水急轉而下,在白水關近畿的上游地帶,趙雲留下幾名涼州帶出來的能吏,兩個月裡都在那指揮馬超派人自羌氐部落招來的軍卒攔河築壩;張魯亦於白水關西側率人挖掘河道,不過收效甚微。

張天師被關羽嚇壞了。

屯守白水關的大將自然是關羽,他麾下也淨是些精兵強將,諸如黃忠、魏延等人,打起仗來一個比一個兇猛,盡得劉備老革之家風。

張魯在離白水關幾十裡外的西面白水對岸挖掘河道,可倆月裡關羽便率軍夜裡悄悄渡河襲擊了三次,次次殺得張魯屁滾尿流,殺完就跑不留餘力,氣得張魯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就算馬超僅駐軍百里之外,可等主力援軍趕到關羽早回關內,哪裡還能找到他的一點兒蹤跡。

不過這倒也不是說馬超在此處圍關羽兩個月沒有一點戰功,白水關因爲這條白水,並非不可逾越,馬岱便借這條河趁夜率數十小船強渡南下,並在臨近蒹葭的河道處攔截一支來自成都的輜重船隊,將劉備辛辛苦苦送來的輜重能拿的拿、拿不走的燒、燒不壞的沉入水底,一點兒都沒給關羽送去。

在馬岱心裡,這處水道着實詭異,兩側盡是大山絕壁,路途除白水關沿線一帶竟無方寸可登岸者,繼續向南臨近蒹葭,馬岱擔憂被城中敵軍發現,僅僅派出幾個水卒去岸上離城池老遠的地方悄悄看看,便接着逆流而上,幾日後的夜裡回到關外大營。

馬岱抱着拳頭對馬超道:“兄長,白水難渡,如非搶關破城,否則守將只需截斷水路便能封鎖我軍。不過總攻之前,蒹葭城中守備空虛,我等可先搶下蒹葭,自水陸困住白水!”

第三百二十六章 氣死第六十五章 出營挑戰第一百零六章 戰則必勝第八十五章 顏良躍馬第五十五章 震天鑼鼓第九十章 兩部精騎第二章 籌備兵馬第三十九章 將軍出征第二百零一章 會水第二十一章 潘興設宴第三百零五章 武士爵第九十九章 汶縣夜戰第一百零六章 鐵鄔改建第四十七章 興平元年第二十四章 子夜亂戰第四十二章 流離之人第九十八章 無題第九十二章 郭圖來訪第二百三十六章 汝南之戰 四第一百零七章 南渡預感第一百一十二章 定計西攻第八十六章 以命換命第六十五章 連成一片 七夕快樂第一百零九章 始終未變第一百三十五章 優柔寡斷第五十四章 破軍之策第九十章 會盟封爵第一百零五章 送瘟神第七十五章 幽揚通商第五十六章 麴氏復興第九十六章 牽制掣肘一百三十七章 時運在我第四章 張天子頭第三百一十三章 孟德勿憂第二百三十三章 汝南之戰 一第四十四章 討伐冀州第二十五章 進駐滎陽第九十一章 幽州震動第六十八章 覆滅王氏第二十八章 利慾薰心第一百七十九章 矜持點第七十五章 舊部陳佐第三百一十五章 五斗米第三十三章 教習弓術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海軍第四十八章 來將通名第八十九章 青石橋之戰 二第一百零九章 張頜的野望第四章 襲擾腹背第六十七章 王於興師第五十二章 定東道城第一百零六章 漢室興第五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五十二章 開疆闢土第四十五章 守城之志第六十一章 不告而別第一百一十三章 調兵西南第二百三十六章 汝南之戰 四第十五章 一個不留第二十九章 裁撤五校第一百零四章 議定遷都第一百一十六章 書文言語第四十一章 初平二年第四十三章 膽大包天第十一章 等我回來第六十章 異姓兄弟『求訂閱』第十二章 燕三不知第二百六十六章 入長沙第二百六十八章 患得患失第四十七章 徒增氣勢第一百一十九章 谷中舞第三章 渤海之刀第五十二章 心有餘悸第十四章 孟起無禮第四章 孤陋寡聞第八十七章 無欲則剛第六十三章 萬餘甲兵第一百一十三章 調兵西南第一百七十八章 代天行事第一百零三章 謀襲高麗第一百八十章 毫無益處第四十九章 王政所思第二百七十八章 某是甘寧第九十五章 聞風變節第六十章 中平略記第八十四章 誰敢阻我第六十二章 徐州兵至第十九章 久候多時第三十二章 樑縣之戰第二章 籌備兵馬第二十五章 聞風色變第四十六章 給你刀子第二十四章 吃閉門羹第五十七章 九天九地第七十三章 誘敵之計第四十二章 率先動手第一百四十八章 寺衆郎第二百八十一章 衝撞第一百一十三章 漁陽田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