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定性與尋人

下午未時,允熥在自己的大帳之中接見了前來投降的朱棣。

朱棣既然已經投降,也不會爲了表現什麼‘骨氣’‘審美價值’之類的裝大爺,見到允熥之後馬上跪地自稱罪該萬死。

而允熥出於多種考慮,雖然心中對於朱棣造反相當憤怒,可是也沒有對朱棣過多的說什麼話,在義正言辭的指責了一下他的造反行爲之後就罷了。

然後允熥下令,命令徐暉祖帶兵,同時也帶着朱棣去招降北平城。

十一月初七,允熥得知消息,留守北平城的朱高熾於十一月初五開城投降,菏北的叛亂結束。

而在同一日允熥也得到消息,濟南城的叛軍在見到被生擒的路遠以及聽聞青州等地都已經丟失之後發生了內亂,謝成控制不住局勢服毒自殺,有人開城迎王師進城。

到此爲止,雖然在東昌府一帶仍然有一些州縣爲叛軍餘部所佔,但是叛軍主力全部或降或滅,所有有名號的叛軍文臣武將也都已經或死或擒,剩下的已經成爲了流寇,不足爲慮。可以說,這次的叛亂,已經被平定下去了。

叛亂平定以後,自然是要處理相關的後續事宜。其中最重要的,不是對叛亂之人的處置,也不是論功行賞,而是對這次的叛亂來一個徹底的定性。

山東的叛亂,經過對於擒獲的原齊王三衛的武將審訊,得到了真實的答案。允熥覺得這個真實的答案可以公佈,於是就以此爲了對外公佈、記錄在史書上的理由。

但是謝成附逆的理由允熥在得知了真實緣故之後頗有一些哭笑不得。最後因爲這個理由即使公佈了也未必會讓大家相信,所以允熥下令對外公佈的理由是:謝成也曾經爲齊王朱榑的幫兇,害怕朝廷平定齊王府之亂以後也懲治他,所以跟隨叛亂。

至於燕軍,允熥左思右想,決定不把事情定性爲叛亂,而是朱棣爲了防止山東的叛亂規模太大,於是在沒有得到朝廷允許的情況下南下。至於幾次交手,那都是誤會。

雖然這個理由是一定瞞不過去的,到了最後兩天圍困燕軍的時候只要是個百戶以上的武將都知道事情的真相,但是允熥就這麼公佈了,還下令寫進他的《實錄》和朝廷各種各樣的官修史書。

至於文人們的懷疑並不重要。兩個重要當事人,允熥和朱棣都是這樣一口咬定,文人們還有什麼辦法?頂多是在自己的日記裡邊寫下來而已。允熥也不在乎,他只要一個能夠交待的過去、不影響皇室團結的理由就行了。

當然對於朱棣的懲治還是要的。朱棣本人親自上書以自己老邁多病爲由辭去了燕王之位,朱高熾以自己身體不好、無法擔當大任爲由辭去了燕王世子之位。朱高煦則先封爲燕王世子,然後又加封燕王,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東西。

至於這個理由能不能糊弄住不明真相的人,允熥覺得還是可以的。朱標洪武二十五年(西元1392年)過世,朱樉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過世,朱棡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過世,今年是建業元年(1399年),按照他三個哥哥的慣例他再過兩年也該死了,現在身體不好有什麼奇怪的!雖然歷史上朱棣又活了二十多年。

至於朱高熾身體不好是有名的,更加可以糊弄過去。

不過對於讓朱高煦繼承王位還是有人有不同意見。徐暉祖就找到允熥說道:“陛下,高陽郡王爲人雖然有勇有謀,善於帶兵打仗,但是爲人有些暴虐,骨子裡也是桀驁不馴的人物,陛下以其爲燕王要三思啊!”

允熥根據歷史上朱高煦的表現當然知道他的爲人如何,但是他別無選擇。對外公佈的理由只不過是糊弄鬼的,實情大家都知道。而朱高煦在平叛之中立下了很多功勞,又是朱棣三個兒子中唯一一個在朝廷這一邊的,不以其爲燕王以誰爲燕王?並且既然允熥沒有宣佈朱棣叛亂,就必須任命一個燕王。所以只能是朱高煦。

不過允熥說道:“徐愛卿,朕對此有數。”

決定了對叛亂的定性之後,下一步按理來說應該是論功行賞或者處置叛軍了,但是允熥卻做了讓很多人納悶的事情。

允熥下令:在燕王三衛中尋找一對父子,父親的年紀大概是三十到四十歲,兒子的年紀是十六歲往上,父子二人此時都在燕王三衛,父親大概是百戶左右的官職,兒子是一個普通小兵。另外,父子二人都姓孫。“一定要找到,死活勿論”。允熥說道。

並且允熥下達這個命令的時候非常緊張,面部表情把他的緊張完完全全的顯露了出來。就連一直跟隨允熥的王喜在也只是第三次見到允熥這幅表情。第一次是他在得知呂妃要害他的時候,第二次是在朱元璋臨死前他被緊急通知從泗州祖陵回來的時候。就連這次平叛他在得知朱棣可能造反的時候都沒有這樣過。

允熥下了命令之後,燕王三衛的人自然就開始琢磨誰符合允熥的條件。然後一對父子就這樣顯露了出來。

“什麼?陛下要見我和我兒子?怎麼可能!”正在和兒子孫睿一起,在羽林衛的兵監視下排隊打飯的孫紹手上的飯碗都掉到了地上,但是他卻渾然不覺:“陛下怎麼可能找我們二人!”他實在不敢相信。

其實不僅是他不敢,就連來給他傳信的張玉一開始都不敢相信。張玉因爲長子張輔在允熥一邊的緣故,雖然朱棣表面上對他信任如故,但是重要的事情都不讓他做,所以之前一直沒有露臉的機會。

可是張玉是親耳聽到允熥下得命令,當時允熥可是把所有燕王三衛指揮僉事以上的人都叫了過去下令。

張玉說道:“沒錯,陛下說的就是你們父子二人。別在這裡排隊打飯了,隨我去見陛下。”

然後張玉拉着有些迷迷瞪瞪的孫紹、孫睿父子去了允熥的大帳。

第1257章 說話囑咐第396章 濟、青第131章 三王齊至第311章 楊栽第342章 婚禮與學習考慮第460章 拜祭功臣廟第1070章 決戰——槍斃第627章 安秦李薛第195章 新位置第618章 俸祿和特權第979章 要不要第1079章 最後的圍殲戰(二)第336章 縮短孝期與浮現第939章 鑄炮第143章 戰——安全第1668章 還是讓你們人精的腦袋去想吧第1038章 鐵門關之戰——中者必異第945章 在兩衛所第408章 德州之戰(四)第885章 巫蠱問案——讓人發瘋的話語第1302章 簡化字最後第1561章 印度之戰——驚喜第1165章 未遂的造反第984章 願意打仗第431章 驚到的蛇第913章 對戰程朱理學(二)第59章 ……陰謀——兩處場景第321章 內宮貪腐案(五)第191章 國家的分析第1364章 不同的想法第225章 皇家學堂第1291章 蕭家的想法(五千字章節)第146章 卡廷——反轉第1346章 南洋風雨——三寶壟守城第1094章 僥倖逃脫的人第359章 議進兵第955章 來到乾清宮第1329章 漢洲攻略(三)第1108章 伊吾慶功宴——軍之脊樑第265章 突然的請求第291章 家族宴第1290章 誰中了舉人第1410章 接見——稅警第423章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第248章 龍潭第1022章 守城——林琛第450章 得知意圖東侵第1719章 初談進兵蘇伊士第947章 買首飾第777章 解惑(二)第1535章 重見陽光第911章 必須不能守寡(補昨日欠更)第1803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漢洲局勢第1691章 倒是十分關心旁人的婚事第909章 禮儀完全忘在一邊第637章 相模國第1687章 設立總督的緣故與昀芷第1304章 徐家的‘危機’第1562章 巴布納——朱楩第371章 打虎親兄弟第1073章 決戰——後撤第422章 洛陽發現第1357章 南洋風雨——新的地方第1749章 如何勸說阿方索同意水師助戰第1670章 有所忽略的分析第1701章 大家都有算計第331章 改科舉與國子監第1282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四)第1405章 友情第1774章 文坻第二事——三浦友臻第728章 對安南的決定第1235章 沒有時間只能快說了第1212章 在人市第749章 高棣花陳(求訂閱)第78章 有人出城第1503章 蘇州驚變——圍攻第1159章 供述與返回第1084章 最強男人對話——驚天大謊第845章 安南士紳第883章 百姓和各方的議論第1072章 決戰——差不多了第1544章 印度之戰——決心第695章 不必上朝上學的早晨第1770章 高興的利奧諾爾第274章 軍校改革第39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文英的提醒第742章 準備與再去講武堂第76章 走進科學第527章 習武與禮第966章 大家過年快樂第1274章 再提足球第187章 若干重大問題的決議第1808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天津市舶司與山海關往事第1164章 蒙古謀劃——全部第535章 初到蘇州第1418章 蕭卓說第1213章 來頭第1316章 金融改革——兌換第867章 又一份捷報第809章 戰安南——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