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疑雲(1)

趙榮在旁,察言觀色,待家丁去了,道:“想必王員外熟知這五味店掌櫃吳有才吧?”

王員外點頭,道:“同是鄉里鄉親,怎的不熟?不想竟如此而去。他怎的會命喪雲湖塘中?此處別無他家,只有花堂,莫非他是想來見我,竟不幸落水?”

趙榮道:“他來見你,必是有事。柳氏案發之後,本官曾打發公差前往五味店,尋傳吳有才。因市井有傳言,他似與那柳氏有染。衙役到了五味店中,卻不曾見得吳有才,夥計道他早早外出了,尚未歸家。不想竟已死了。”

王員外驚道:“如此說來,他一早前來,意圖是見我?卻不知爲了何事?”

趙榮試探道:“難道王員外不知其情?”

王員外詫異道:“不知何事?莫非與柳氏被害有關?”

趙榮微微點頭,道:“正是。有人曾見得,昨夜那柳氏曾到過五味店中。且聞得有男女爭吵之聲。今早便傳來柳氏被殺,這吳有才怎能脫得了干係?”

王員外驚道:“依大人之見,這吳有才便是殺害柳氏之真兇?”

趙榮幽然道:“依今之情形來看,他確是最爲可疑者。只是有一點不明,他怎的會死在花堂之前?”

王員外道:“想必事情敗露之後,他匆匆出逃,或想求我借些銀兩與他,或是懇求我爲他找尋避難之所。”

王員外喚過僕人,問道:“你等可曾見得吳有才掌櫃?”

一僕人答道:“小人一直在花堂之中,並未見有人來訪。”

另幾名僕人亦如是言。

趙榮道:“想必他並無求你之意,只有求死之心。”

邢捕頭道:“如此說來,他是畏罪自盡而亡。”趙榮微微點頭,不再言語。

趙榮辭別王員外,出了花堂,回到府衙。

吳有才死訊早已傳開,衆說不一,多認爲吳有才即謀害柳氏之真兇。

用過晚膳,趙榮連國公府都沒有回,就召集邢捕頭、魏闕與宋師爺,分理案情,眼見明天就是最後期限,要是遲遲找不到兇手,只怕鐵鉉那裡也難以交差。

東城一時刻竟死了兩人,頓時沸沸揚揚,人心惶恐。兩家各自料理死者喪事,莊人亦忙碌起來。

按照金陵風俗,一人壽終,衆家齊來幫忙料理,並不需呼喚請求,喪中大小細節,自有管事都管吩咐安排。

且街坊之間,很好熱鬧,俱聚而觀之。

趙榮詢問魏闕等人,於案情有何見解。邢捕頭快言快語,道:“案情真相已明,真兇必是吳有才無疑。他與柳氏勾搭成奸,因故而起了殺心。後事情敗露,便倉皇出走,料定難逃天理,從而投水自盡。事情明朗,已無他異議。”宋師爺亦連連點頭。

魏闕不屑,道:“吳有才已死,死無對證。怎知他便是真兇?誰也不曾見得。依我推想,那柳城最爲可疑。”

邢捕頭道:“魏兄弟有何高見?怎的認爲柳城可疑?”

魏闕道:“那柳氏鞋襪之上無甚泥跡,可見他並未在外久行,必是在家中被害。”

邢捕頭驚道:“依你之見,這吳有才亦是柳城所殺?”

魏闕點頭道:“極有可能。柳城察覺姐姐與吳有才勾搭,加之柳氏又不給他錢,頓起殺心,便殺害柳氏,而後嫁禍吳有才。一計成功之後,而後設造吳有才畏罪自盡之假象。真可謂天衣無縫。”

宋師爺蹙眉道:“如此說來,那廝對大人所言,必是事先構想的。那馮二所聞扭打之聲,即是行兇之聲。”

邢捕頭道:“若他果是真兇,應當速將其判刑。”

魏闕道:“無有真憑實據,怎可隨意判刑?”

宋師爺瞥了魏闕一眼,道:“即便無有實證,他亦是最大嫌疑。應當打上一頓板子,令他仔細招供。”

三人你言我語,商議案情。

唯有趙榮一言不發,對燭沉思。

三人說罷,轉首齊視趙榮。

邢捕頭輕聲道:“大人有何理論?”

趙榮微微一笑,道:“你等說的甚是,那柳城確是可疑。暗中潛回,當是心懷殺機而來,且夜間有所行動,其中情形,除了死者之外,更無他人清楚。即便沒有謀害柳氏,亦無人相信。只可惜你等沒有留意他人。”

三人驚道:“他人?難道真兇另有他人?”

趙榮道:“柳城、吳有才等人,我等皆知。只是這人,尚未有與此案牽連之跡象。可舉頭三尺有神靈,怎可任其逍遙天理之外?”

邢捕頭詫異道:“大人所指何人?”

趙榮幽幽道:“王員外王大善人!”

“王員外?怎的是他?”邢捕頭奇道。

魏闕道:“大人何以懷疑王員外?”

趙榮道:“思前想後,王員外似乎與此案毫無干系。其中情由,我等尚還不明瞭,但終究有水落石出之時。”

邢捕頭道:“大人懷疑王員外,只因吳有才死於那雲湖塘中?不過,小人曾仔細勘驗屍首,吳有才確是死於溺水。怎言他殺?”

趙榮道:“你等前往五味店中,尋那吳有才。那店中夥計說了甚麼?”

邢捕頭道:“他只道掌櫃一早外出,並無其它。”

趙榮淡然笑道:“他可曾說過,吳有才外出時,戴有一頂皮帽?”

邢捕頭憶起,連聲道:“正是,正是。可此與王員外有何關聯?”趙榮道:“那雲湖塘邊,你察看吳有才屍首並四周,可曾見得那皮帽?”

邢捕頭回想道:“細細想來,確實不曾見到。”

宋師爺不以爲然道:“吳有才落入水中,必定胡亂掙扎。那皮帽必定沉入水底,岸上焉能見到?”

趙榮點頭,道:“本官在那水塘旁,亦如此思想。不過,在王員外花堂晚照亭內,赫然見到水池底內有一黑物。若本官不曾猜錯,那黑物必是吳有才之皮帽。”

邢捕頭驚道:“那王家家丁說過,吳有才並不曾去過花堂。如此說來,他們必在說謊。”

趙榮道:“正是。那吳有才必定去過花堂,亦是死於花堂。”

邢捕頭恍然大悟,道:“吳有才或許是被他等摁於水中,活活窒息而死。故而查勘屍首,亦是溺水身亡。不想那皮帽竟沉入水底。他等移屍至水塘之時,並不曾察覺。不想大人明察秋毫,一眼便發現疑點。”

魏闕道:“既然如此,我等明日可將王員外拘來,問個究竟。”另二人表示贊同。

趙榮搖頭,道:“他未必肯如實招認,我等亦無其它證據。即便是他,他亦會百口狡辯,那皮帽何以在水池底內?他定會言不知曉,或許是兇犯謀害吳有才之後,意圖嫁禍王員外,躲過家丁耳目,故意將那皮帽拋於水底,亦未可知。你等可還記得那一香囊?”

說罷,從袖中取出,示與邢捕頭等。

魏闕疑道:“莫非這香囊乃王員外之物?”

趙榮道:“本官嗅過香囊,其中有茶葉味兒,必是作存放茶葉之用。這茶味非同一般,正是今日在王員外花堂中所飲之茶。”

邢捕頭道:“如此言來,真兇必是王員外。”

邢捕頭道:“若如此,我等該如何着手?”

趙榮道:“孫子云:以靜待譁。又云:以逸待勞。我等可靜觀其變。”

三人稱是,而後又細細商議一番,便各自回去休息。不過三人皆有感嘆:這位趙大人看來真是個破案高手,什麼花花公子,定然是世人誤解。

趙榮卻是沒有想到,如此這般,竟給自己樹立了一個良好的形象。

第一百八十章 真相第一千一十章 火燒大英博物館(二)第五百七十一章 光復儒家第四百零六章 欽差趙榮第六百三十六章 敲定第四百九十九章 揮斥方遒(三)第二百四十七章 陌上行第五百七十六章 夜雨赴宴第一百七十一章 王位第六百三十三章 海禁第五百六十章 歌舞昇平第二百四十四章 刁難第九十三章 鬥爭(二)第八百三十三章 掌控第二十二章 兇殺第一百六十章 風雪第一章 夫妻第七百二十八章 臨行前的準備第七百二十八章 臨行前的準備第七百零一章 佈局第一百六十章 風雪第七百七十四章 打上門第三百八十九章 約見第一百二十九章 撒網第二百八十九章 串聯第三百零一章 苗小哥第八百八十六章 末路第四百七十二章 野心第一百五十七章 無暇第四百一十八章 毒藥第七百三十章 女王與下馬威第一百三十一章 長談第五百五十九章 花船之上第七十三章 暗鬥(二)第三百九十五章 移花接木第九百六十五章 壽宴第五百四十五章 帝崩第三百零六章 落葉(一)第三十一章 魏闕第五百九十章 亂第七十章 相談第四百一十六章 延續第五百三十章是非成敗第四百四十章 天網恢恢(五)第四百七十一章 北王第六百四十五章 誰有意見?第九百零二章 連環毒計第四十九章 疑雲(4)第九百章 第二步計劃第七百九十三章 處理第六十八章 身份第四百二十六章 是非對錯第六百零五章 兩隻狐狸第七百零三章 最終結果第七百九十四章 商人聯盟第九百七十六章 瓦解第一百八十五章 入夜第八百五十章 設計第七百四十二章 投降的雄獅第五百四十八章 先皇遺命第九十六章 亂涌(一)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長野第四百九十五章 十六年前第三百四十七章 誤入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心第六百五十章 山長第九百七十六章 瓦解第三百四十章 終至桃花源第三百六十七章 故事與人第五十二章 真兇(3)第七百七十一章 高瞻遠矚第三百七十八章 血脈相連第八十四章 好戲(三)第五百零一章 準備第四百九十八章 揮斥方遒(二)第四百六十七章 怒火第九百八十六章 和平第三百三十一章 交談第九百三十六章 見面第八百七十一章 陰謀第三十八章 伍謙第三百八十一章 黃天已死第八百八十八章 盛世明君第八百二十五章 蘇大學士第一百九十九章 撤軍第八百六十四章 世家聯盟第一千零七章 火燒盧浮宮(二)第五百三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八百二十七章 兩人攝政王第七百二十七章 囑託第八百三十二章 交待第五十三章 誤會第九百九十七章 三年後第四百五十章 莫春谷第一千零三章 戰爭販子第二百零五章 山雨欲來(二)第四百一十五章 感謝第七百零八章 種花家的傲骨第四百二十九章 山崗第九百三十六章 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