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

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

南方的秋天很是炎熱。

讓人感覺,似乎夏天從來沒有離開過。秋天只是夏天的另外一個寫法。

不過,離開寧化縣,或者是翠江鎮。其實這縣衙就是在一個鎮子上,這個鎮子也沒有因爲有縣衙,從而比另外的一些鎮子大多少。

都是一樣的凋敝。

李東陽準備選擇的下鄉的目標,就是當地的有名的大家族,黃家的地盤。

李東陽之所以,有這樣的選擇,卻也是有自己的考量的。

在當地各家族之中,黃家是最大的家族,即便是到了現代,黃姓也是寧化縣之中的大姓。但是大姓並不意味着強。

反而因爲黃家太大了,內部分裂爲好幾個堂,說起來是一姓,但是彼此之間的關係,還比不上陌生人。

而剩下的幾個大家族,比如李家,寧家。

這些大家族,要麼就比較團結,要麼就是心懷猶豫,比如說李家。李家雖然是大家,但是人丁也不多,但是在教育之上,卻是不遺餘力。

李東陽收下的弟子之中,就有近一半是李家的人,也算是李東陽的擁護着,這或許也是因爲李家的田宅都是縣城附近的。

對於那些小而堅的大家族,李東陽不好輕易下手。恐怕激起民變,而黃家就不一樣了,雖然大,但是內部一團散沙。

反而不如一個小家族。

而且影響力大,只要拿下黃家。

其他的家族,也就不敢違抗朝廷命令了。

李東陽之所以如此謹慎,就是因爲他這樣的舉動,近乎將這些家族包攬賦稅的特權給廢除了。

這裡的油水之多,不用細說,就可想而知。

只是李東陽做出如此佈置之後,事情還是並不是太順利的。

寧化縣中沙村。

“大人,這不合適吧。”一個乾巴巴的老頭,略帶小心的看着李東陽,目光偷偷的從眼皮下面滲透出來,小心翼翼的觀察着李東陽,他就是這一帶的糧長黃通,說道:“向來就沒有這個規矩。”

李東陽說道:“而今縣裡面改新規矩了,怎麼不能啊?”

“明天你只需帶人來,一家一戶的,我帶人在村子裡面收糧食,怎麼不行嗎?”

“自然是行的。”這個乾巴巴的老頭,說道:“大人,就這麼說了,那就這麼辦吧。只是這些人?”

李東陽說道:“附近不是有一個大廟的,不用你招待,我們就去哪裡休息一晚上吧。”

李東陽這一次將人全帶來了。

畢竟李東陽不可能每一次都下鄉,今後這些事情,還是分配給這些吏員來辦的。

李東陽這一次帶人下來,是心中有培養的想法。

等這些人熟悉了寧化當地情況,李東陽就能在寧化縣城之中做其他的事情了。

這邊交代過之後,李東陽就帶人來到這一座破廟之中。

說是破廟,其實是一座佛寺,不知道何年月所建,也不知道何年月廢棄,三進的院子早就凌亂不堪。

所有的房子都開了天窗。

不過好在地基還在,有這地基打帳篷就容易多了。

韓鐵城畢竟是將門出身,對這種事情最熟悉不過了。他很快就搭好帳篷了,他心中有些疑慮,立即去找了李東陽。

李東陽對韓鐵城還是很器重的,畢竟說起來他們也算是鄉黨,韓鐵城也是北京長大的。

李東陽見韓鐵城來了,一手卷着一本書。說道:“鐵城,你有什麼事情嗎?”

韓鐵城說道:“大人,今日看黃家的情況有所不對。”

李東陽有些奇怪說道:“有什麼不對嗎?”

韓鐵城說道:“黃家太富了。”

李東陽有些奇怪說道:“你說黃家太富了,怎麼可能?”

李東陽從來沒有察覺到這一點,雖然說李東陽家中,並不算是富戶,但是他畢竟是進士出身,見識過不少豪門大富。

對中沙村之中的這些富戶,根本不怎麼在意。倒不是李東陽看不起窮人,而是作爲一個從天下最富饒的地方出來的人,他不會刻意去分辨黃家的財產情況。

就好像一個億萬富豪,不會刻意去注意打工人的工資。

但是韓鐵城卻不一樣,他是小吏出身,是見識過大多數百姓是怎麼過日子的。他來之前,也查看過黃通家裡的田地數量。

與黃通表露出來的財力,一點也不相符。

李東陽也不是傻子,他細細想了想,也感覺不大對,但是他沉吟片刻,說道:“看來糧長這個位置,給了黃通不少的油水。只是朝廷做事,從來是但從我令,既往不咎。”

李東陽微微苦笑,說道:“也咎不起來啊。”

既往不咎,其實也是一個無奈的辦法。

真要細細追究,天下所有數千個糧長,都是有問題的,但是這些人都是朝廷在民間的根基,將這些惹急了,那也是要出事的。

要知道,鄧茂七起兵之前,他的身份也不過如此。但是鄧茂七就能振臂一呼,從着雲集。再說鄧茂七起兵之地,與這裡相差不過數座大山而已。

李東陽怎麼當做沒有看見。

韓鐵城說道:“大人,我倒不是覺得這個,我是覺得這個黃通,是一個殺人老手,恐怕對大人不利。”

李東陽哈哈一笑,說道:“你多慮了,黃家還不敢殺官,再者,他或許是山中打過獵的,怎麼說人家殺過人的。”

韓鐵城只能無奈一嘆。

說起來,韓青死後,韓家算是沒落了,但是韓青當初的人脈還在。比如楊信,範廣,都派人探視他們母子,還有韓青一些親兵,也教授過韓鐵城武藝。

如果不是韓鐵城母親死活不願意,他應該是武學出身,甚至而今在軍中,應該能混一個官職的。

說起來,比起小吏的事務,他更習慣於殺人。

一個人殺沒殺過人,會有一種很玄妙的氣質變化。有心人一眼就能看出來了。只是一般人卻以爲是故弄玄虛。

韓鐵城心中一嘆,暗道:“不管怎麼說,我都要警醒一點。”

就在韓鐵城提醒李東陽的時候。在黃家祠堂之中,黃通挺直了腰桿,正在給黃家列祖列宗上香。

一舉一動有板有眼。如果李東陽看見了,決計不相信,這裡的是之前在他面前唯唯諾諾的黃通黃糧長。

黃通上完香之後。轉過身來,說道:“說說吧,現在該怎麼辦?”

在他身後,十幾個男人站着,都是黃家這一系的各房話事人。

“決計不能讓縣太爺真細查,我黃家是經不起查的。”一個頭發花白的黃家話事人說道。

一時間,引起了很多共鳴之聲。

山高路遠,在這一片他黃家都是土皇帝地,即便是交稅,下面的人也要先交給他,然後他再交給縣裡。

其中上下其手,是尋常事,看中了什麼,就藉口催收賦稅,將人弄的家破人亡也是有的。

甚至可以說,而今這一帶都是黃家的人的天下。

雜姓人的人連呼吸都錯的。

黃通作爲族長,對黃家人還有一點點的溫情,對於外姓人更是不講一點顏面了。

當然了,正如李東陽所言,這樣的事情,大明天下何處沒有?朝廷不可能因爲這一點點的事情,治黃家的罪。

黃通未必那麼清楚,但也是有這種感覺的。

問題是黃家的事情,未必就這一點點的事情。

從土裡刨食,才能弄多少錢,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黃通自然是想辦法搞橫財,搞夜草了。

黃通年輕的事情,從宗族之中抽調了很多好手,就在福建到江西的山道之中,伏殺商旅。

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四章 太后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二章 大武學第七章 議政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一百九十八章 顧興祖逃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十一章 孫氏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六章 新天子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