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

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

李東陽之所以該變主意,先要弄出一支武力出來。就是被而今的際遇是刺激了。

李東陽可沒有想到,青天白日,郎朗乾坤之下,居然有人敢聚衆殺官,簡直是無法想象。

李東陽的生活經歷,還有做擔任的官職,讓他無法想象,很多窮地方的人的想法,在他看來幾百兩銀子,根本不值一提,但是卻有人願意爲這一點錢拼命。

這讓李東陽有深深的危機感。

他甚至懷疑,寧化縣內的土匪與當地的這些大族都脫不了關係。不先清理這些土匪,李東陽做什麼事情都小心翼翼。

韓鐵城受命之後,心中雖然覺得難辦,但是韓鐵城不是不能辦的。

於是他揣着幾百兩銀子,去了福州城,福建都指揮使衙門。

韓鐵城送上一分父親的名帖,立即得到了接待。卻見一個身穿盔甲的大漢走了過來,看着韓鐵城說道:“你就是韓大人的兒子。”

韓鐵城立即說道:“不敢有辱先父之名。”

這個大漢一手拍在韓鐵城的肩膀之上,說道:“果然很像。我是你俞叔叔。”

這位就是韓青的同學俞傳,武學第一屆的學生,並不是每一個武學的學生都能出人投地,成爲天下聞名的猛將,但是大多數人經過歲月的磨礪,已經成爲大明軍中的中堅力量。

這位也是如此。

他當初跟隨方瑾,楊信平定葉留宗,鄧茂七之亂,後來方瑾帶着三萬福建兵,參加在紫荊關之戰,但是也有一部分人留守福建。

十幾年過去,步步高昇之下,他已經是福建都指揮使了。

當然了,俞傳升遷這麼順利,其實與楊信在朝中的地位有關係的,比楊洪大多不管事的時候,楊信就是楊家在朝中的中堅。話語權很大的。

所以俞傳對當年的同學情誼很是注重維護。

俞傳對當年的韓青到底有什麼感情,有多少感情,這個不好說了,但是韓青的兒子找上門來,他必須表現出非常熱情。

至於真真假假,就不要多糾纏了。

最少,韓鐵城沒有多糾纏。

俞傳將韓鐵城叫進衙門之中,在內室詳談。等韓鐵城說完他的際遇,與他所來何事,卻見俞傳一巴掌拍在桌子上,說道:“嫂夫人太過分了。豈能如此,豈能如此?”

男人與女人的思維從來不一樣的。

在俞傳看來,韓青留在軍中的人脈,乃是韓鐵城最大的財富。只要韓青從軍,他們這些叔叔伯伯誰不會幫把手。

韓鐵城不敢說,有多大的前程,但決計不會作爲一個區區的九品巡檢,一個芝麻綠豆一般的官職來回奔波。

韓鐵城起身垂手而立,表現出一種很嚴肅的神態。

對子罵母,如果韓鐵城不做出反應,就是不孝。而俞傳又是長輩,又不能頂嘴。韓鐵城如此,就是暗示,俞傳如果再說下去,他只能拂袖而去了。

俞傳見此輕輕一嘆,說道:“哎,這事我管不了,等我將來回京,去見見楊師兄,請他勸勸你娘。”

韓鐵城說道:“小侄在寧化做的很好。”

“好什麼?”俞傳說了一句,似乎覺得再說這個也沒有什麼意思,輕輕一嘆說道:“算了,你來這裡,就是先找一些人手?”

韓鐵城說道:“俞叔,小侄也是沒有辦法,這才求到您身上。還請------”

俞傳說道:“寧化縣給了你多少錢?”

韓鐵城說道:“六百兩。”

俞傳說道:“太少了,而今朝廷放寬了出軍籍的條件,倒是有不少人出了軍籍,不管是在海上討生活,還是爲高門大戶當護院。只是他們沒有一個人待遇小於每年十兩的,你這六百兩銀子還要準備軍械。”

“刀槍盾弓,這些東西,我倒是可以便宜一點給你,但是火銃你不要嗎?一根火銃,最少五兩銀子,這少府的成本價。”

“萬萬是少不得的。”

“你這一點錢夠做什麼?”

韓鐵城一時間也不知道該說什麼了。寧化縣一個窮縣,能湊出這一點點銀子,已經是意外之財了。

更多想都不要想了。

“不管怎麼說,你都求到我着了,總要給你辦了。”俞傳說道。他微微一頓,說道:“這樣吧,我這裡有幾十個老卒,都是當年戰場上百戰餘生的,而今年紀大了,在軍中也不過清掃而已。沒有什麼前程,我能讓他們去寧化,他們大概不會多要錢,只是你要給他們分一些土地,讓他們安享晚年。”

“想來寧化縣的土地,價格應該便宜一點。”

“這些老軍看上去年紀大了,但是用火銃用的賊毒,足夠平什麼小毛賊,你再從寧化縣挑出一些人手,跟着學,當一兩年就能獨擋一面。”

這裡面也看出來,軍中一些弊端,大明衛所制度的崩潰,即便是經過朱祁鎮一次一次的這整頓,也沒有改變自己的墮落的方向。

雖然大明對外兵威大震,但並不是說內部沒有問題的。

韓鐵城說道:“多些俞叔了。只是這火銃-----”

即便省着花,大量裝備火銃,還是裝備不起的。

俞傳說道:“如果之前,我還真沒有辦法,而今還真能給你一批不要錢的火銃。”說話之間,就將人一個叫來嗎,吩咐兩句,不多時一根火銃拿過來了。

俞傳遞給了韓鐵城。

韓鐵城雙手接過,一掂量,就知道用料很足,再細細看了一遍,不過是硬木槍托,還是長長的槍管,看上去都是不錯,一些細節很完美,黃色的木色與黝黑的金屬色,結合在一起,在家加上一股油味道,甚至比他印象之中的火銃要好一點。

畢竟,少府火銃不錯,但也是不錯而已。至於很多細節方面,少府方面纔不會管的。他們只保證結實,質量過關。

甚至很多細節,都是每一個戰士到手之後,自己做一點調整。

只是這一根卻好多了,韓鐵城雖然沒有開銃,但也覺得很順手。他忽然從槍托下面看到了三個字:“佛山造。”

韓鐵城說道:“這不是少府的火銃。”

俞傳說道:“不是,這是佛山冼駙馬所造的佛山鐵廠的出品,佛山方面給,廣東,廣西,交趾,江西,貴州,雲南,湖廣,還有我這裡都送了一批樣品,讓我們試用。想奪了少府的生意,真有一點異想天開。只是這一百根火銃都不在賬上,可以給你去‘試用。’。”

各地都司都用得少府的火器,想要做出改變,決計不是造出超過少府的火銃就可以的,別的不少,少府的利潤是進內庫的帳,而佛山的利潤是進誰的帳?

韓鐵城對佛山鐵廠並沒有什麼興趣,他問道:“俞叔,這不會影響到你吧?”

這也是大明軍紀越來越嚴苛的原因,之前邊軍都大批量倒賣武器,也沒有見有什麼不對的。

俞傳說道:“都是試用嗎?給誰試用,不是試用嗎?”

韓鐵城也知道,雖然這樣說,這裡面俞傳也擔着人情的,行禮謝過不提。

隨即韓鐵城在俞傳的指點之下,選了不少冷兵器,總共帶了一百根火銃,數百柄刀槍盾牌,沒有弓箭。

然後別過俞傳,回到寧化縣去了。

到了寧化縣之後,韓鐵城立即帶幾十個老軍召集了幾十青壯,一起圍剿匪徒,一時間寧化境內,無數土匪被韓鐵城打的雞飛狗跳。紛紛逃離寧化縣。

可見韓鐵城在軍事上的天分並不淺薄。

就在韓鐵城履行自己的巡檢責任的時候,佛山這裡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八章 斷事官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七十七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二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一百章 定風波三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二章 大武學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