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早有百餘噸美豬入關豬肉儀表版卻仍掛0 食藥署:作業時間差

食藥北區管理中心副主任林旭陽。(陳人齊攝)

爲消除國人進口豬肉含有萊劑的疑慮,行政院今年整合藥署、防檢局、關務署,於食藥署的邊境查驗系統(IFI)中建立「豬肉儀表板」,供民衆查閱進口美豬數量與萊劑檢出率,但現卻被民衆爆料,早在1月4日就已有108噸的美豬產品進口,但豬肉儀表板上的數量卻都掛零,質疑IFI系統與豬肉儀表板不同調,食藥署今開記者會澄清,表示由於豬肉儀表板需經食藥署、防檢局、關務署三部門資料整合,因此會有作業上的時間差,目前正積極與各單位協調,盼能加速資料更新。

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副主任林旭陽表示,進口豬肉來到臺灣必須過三關,第一關是食藥署,第二關是防檢局,第三關纔是關務署,過去有些肉品在取得食藥署的食安許可證後,會因爲要等待倉儲物流的配送,過7至8天才來關務署領貨,因此民衆於食藥署邊境查驗自動化資訊管理系統中所查詢到的資訊,最多可能有7至8天的時間差。

林旭陽指出,民衆所查到的進口豬肉資訊,仍是在進入市場的前端,還沒真正出海關,而豬肉儀表板所顯示的,是已真正進入市場的肉品資訊,這部分會再與防檢局、關務署協調,盼能做出統一的公佈調整

不過在經過民衆爆料後,食藥署上午已火速更新豬肉儀表板上的美豬進口資訊,總計有96公噸的美豬已來到臺灣,但都未檢出萊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