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全民打流感疫苗 醫師估約1.2萬青少年會暈針

今年初流感疫情嚴峻,爲避免重蹈覆轍,行政院日前撥款7億元加倍購買流感疫苗,也首度把國、高中全部納入公費施打對象,但有醫師提出警訊,根據研究指出,約有1%青少年會發生暈針,推估至少有1.2萬人出現頭暈、發燒現象

爲降低家長學生對於疫苗的疑慮,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今邀集教育部、家長、校護團體進行流感疫苗疑慮說明會。

年施打公費流感疫苗的對象爲50歲以上民衆、年滿6個月以上至高中3年級學童孕婦等,這是自1998年開辦公費流感疫苗計劃以來,首度調整50歲以上一般民衆可以打公費流感疫苗,施打人數也超過6百萬人,施打人數將創史上最高。

雖然國內施打流感疫苗行之有年,但卻容易在青少年身上出現暈針現象,臺大兒童醫院小兒部主任黃立民表示,根據國外研究顯示,暈針是因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一連串的神經反應,再刺激迷走神經所引發,青少年是最容易發生暈針的敏感族羣女孩多於男孩

暈針主要出現的症狀血壓突然降低,出現頭暈、想吐、冒冷汗眼花等症狀。

會發生暈針的高危險羣主要爲國小高年級生、國中生以及高中1年級生,由於橫跨6個年級,推估至少120萬人,倘若1%的青少年會發生暈針現象,預估將會有1.2萬人可能會出現這個現象。

中華民國兒童保健協會理事長南昌表示,2009年施打H1N1新型流感疫苗,一羣國中女生看到同學施打疫苗時的痛苦神情,再加上心理恐懼,一打完針就說頭暈不舒服,在學校躺了3個小時才恢復。

邱南昌說,由於暈針大多爲心理因素引起,通常會建議學校施打流感疫苗時,最好能避免集中施打,要做好分流措施,不要讓學生看到施打疫苗的畫面,減少心理壓力,就能降低集體暈針現象的發生。

面對10月1日起各級學校將全面施打流感疫苗,各級學校家長協會理事長李秀貞認爲,這波流感疫苗施打對象相當大,但是家長、學生卻沒有任何資訊,對於疫苗的安全性、後續會有甚麼影響都還沒看到明確的宣導,這很容易引起家長恐慌,政府應該積極宣導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