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尺長「點帶石斑」失蹤 墾丁明星魚被吃了?

▲這條1公尺長「點帶石斑」不見了,保育人士懷疑牠遭盜獵。(圖/翻攝自YouTube)

東森新聞記者崔顯亞屏東報導

屏東墾丁後壁珊瑚礁海域有一條明星魚「點帶石斑」,比一般石斑魚大上了三倍,吸引不少潛水下海要看牠,一個月前這條明星石斑魚不見了,由於石斑有很強的領域性,不會到處亂跑,保育人員研判牠很可能遭到盜獵,這條明星魚賣進海產店頂多賣上萬元,但每年會帶來的觀光收益卻有百萬元,讓保育人員搖頭嘆息。

這尾1公尺長的點帶石斑魚悠遊在墾丁後壁湖的海域,成爲當地海中特有的景觀,牠一點都不怕人,看到潛水客慢慢接近,不僅不會閃躲,還會合配拍照,是不少潛水客心中的明星魚,也是潛水行程中必看的景點之一。

最近1個月,這條可愛的點帶石斑魚不見蹤影,讓保育人士十分憂心,懷疑牠遭到盜獵。點帶石斑魚俗名俗稱「紅點仔」、「紅點石斑」,英文名爲「orange spotted grouper」,爲目前臺灣最多之品種,因此漁民稱此種爲「土斑仔」,屬暖水性魚類,主要分佈在臺灣西部及南部岩礁海域珊瑚礁區。因爲肉質細嫩、鮮美,是臺灣主力養殖魚類。

這條明星魚研判應該是養殖漁塭在4年前莫拉克風災時隨着大水衝入海中,由一開始的30公分長,長到現在的1公尺,如果真的遭到盜獵,賣到海產店頂多賣一萬元;在墾丁海域中,這尾明星石斑魚每年可以帶來百萬的觀光財,可說是「金雞母」,盜獵者短視近利的做法,已嚴重傷害到寶貴海洋資源

影片取自YouTube,如遭刪除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