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十大文化新聞-華文出版未來可期

中國崛起」的趨勢浮現在出版社的成立和出版品上頭。去年知名出版人成立新出版社,都以出版或是媒合兩岸三地出版爲目標,加上大陸積極推動出版業轉企改制,釋出龐大商機,讓出版業者認爲華文出版市場的未來可期。

皇冠出版社發行人平雲接受媒體訪問時便說考慮投資青馬天津),並說2010是大華文市場啓動,最關鍵的觀察年。他認爲轉企改制讓未來五年大陸出版界有更劇烈的改變,「華文出版最大的舞臺在大陸,臺灣出版界一定要想辦法參與,否則會被邊緣化。」

儘管兩岸都還不開放對方業者到本地辦出版社,但是如同新經典和本事文化都已透過第三地投資的方式,展開合作

這樣的出版趨勢,其實都看準了大陸國營出版社「轉企改制」,出版稍見開放的契機。據人民網報導,截至去年6月,中國已組建了29家出版集團公司、24家國有新華髮行集團公司。大部分的出版集團已經完成了體制上的轉變。此外去年大陸大學出版社也都完成轉制改企,把原本公家包占的出版市場推向民營競爭化。

在去年初臺北國際書展時,知名作家哈金曾感謝臺灣給他華文出版的空間,讓他的作品得以回到母語世界,而幕後最大的推手即爲時報出版主編葉美瑤。感謝聲未歇,葉美瑤便揮別時報而「自立門戶」,與中國最大民營出版社之一「新經典文化公司」密切合作,在臺灣成立了「新經典文化」,致力於開創華文文學版圖,「投入華人作家的經營。創業作即是被名導張藝謀拍成電影的《山楂樹之戀》。

葉美瑤指出,透過與中方的合作,不但可以分攤成本,而且可以很快打入大陸市場,這使得很久不做大部頭系列書籍的臺灣業者有了重操舊業機會。他認爲,臺灣書市充斥着大量的翻譯書,不僅讓華文作品無法突出、被重視,也讓編輯角色轉而像是「買辦」。重新開發、發展華文作品成爲他的使命,她希望編輯能回到過去的角色,照顧並且開發作者

翻譯書受到市場歡迎,使得出版社放棄本土作家和華文作品的趨勢,讓出版業者憂心。臺北市出版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李錫東便說,「目前臺灣出版品中有百分之二十是買進大陸出版品版權,加上三成到四成的外文翻譯書,臺灣本土作家的出版空間在哪裡?」他進一步指出,大陸每年出版品有20萬種,臺灣僅4萬種,其中大部分來自大陸和外國,臺灣出版和創作機會被壓縮。

這使得包含大塊文化在內的出版社,思考如何打開兩岸三地的出版市場,建立共同的平臺。大塊便以出版「經典3.0」等名著切點。而葉美瑤則希望完全鎖定在華文作品上,她不但引介中國作家到臺灣來,更期許自己能成爲兩岸交流的橋樑,把臺灣精彩的作者介紹到對岸,她認爲把眼光放遠到中國,可預期未來十年是華人的文化盛世

臺出版人 紛投大陸

和葉美瑤類似,麥田總編輯陳蕙慧也在去年四月離職,出資加入香港青馬,並與麥成輝、前博客網路書店圖書部經理喻小敏合資,在臺北成立本事文化;同時香港青馬也與大陸最大民營出版公司「新經典文化」合資,在北京成立「青馬(天津)文化公司」,同時擔任兩家出版社的總經理及總編輯。

透過兩岸三地出版社的成立與資金合作,陳蕙慧拉出了一個華文出版的平臺。但除了兩岸三地的作家作品能同步出版以外,陳蕙慧將眼光放到星馬,希望臺灣作家能夠走出去。八月,本事一口氣推出了張小嫺陳玉慧楊照陶傑的作品,而後將皇冠出版的張愛玲引介到大陸,出版張愛玲新作異鄉記》和全集。北京青馬也重新包裝三毛的作品,將於三毛逝世二十週年紀念時在大陸推出。除此之外,也大力引介並將港臺作者並開發大陸新人或有潛力的作者。這些都是爲了替華文作家打開市場和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