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陸股表現 法人:看好TMT等新經濟產業

記者徐珍翔臺北報導

以往不起眼的陸股自2014年11月起開始暴衝,短短兩個月內,不但累積漲幅超過5成,更在年底寫下全球單一國家單日成交金額最高紀錄──人民幣1.24兆元,跌破許多專家眼鏡,堪稱年終股市話題王;至於激情能延續多久?恐怕還得考驗各專家的眼光

將在1月14日開始IPO募集的元大寶大中華TMT基金經理人吳宛芳表示,中國新舊經濟將分道揚鑣,在政策引導「高成長」到「穩增長」的過程中,會造就主流產業明顯分歧,因此未來投資中國應以新思維看待轉型後的經濟體,像是未來具備長線成長題材市值偏低、受政策扶持的「新經濟」產業通常較具備潛力;TMT(科技媒體及通信)產業就是其中之一。

分析,TMT產業目前佔滬深股市的市值僅約10%,具備相當成長空間,且從滬深A股各產業評價消息可得知,TMT產業未來普遍看好,所獲得評價也高;另外,正因爲目前中國股市各產業版塊仍以舊經濟的金融族羣佔比大,未來包含科技、傳媒電信通訊這類新經濟產業所佔市值比重可望提高,產業爆發力也相對可期。

至於有民衆擔心陸股只是曇花一現的問題,吳宛芳則認爲,目前陸股尚無顯著過熱跡象,以臺股爲例,若M1B年增速超過M2達10%以上,後勢皆出現資金快速退潮並有股市修正現象,但截至2014年11月底,中國M1與M2年增率分別爲3.2%、12%,顯示陸股尚未過熱,雖有可能回檔修正,但預料空間不大,中長線趨勢仍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