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兩岸和平交流前路

(圖/截自央視網)

離開臺灣在野藍白「整合、破局」的糾纏,上週閒走福州、廈門數日,提前探索總統大選後,2024年「兩岸命運」未來的新始之端。站在清晰可見金門大武山的對岸土地上,眺望思索「賴清德主政」與「柯文哲/侯友宜主政」的視角與氛圍迥然不同,臺灣今後戰爭與和平的歧路隱然在前。

然而,9月分由北京中央臺辦宣佈的「閩臺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彷彿提出了特殊的選擇!據悉是由習近平親自思考主導這項「決定」,若僅就「統戰、惠臺」的層面上下打量,不免小看了此項計劃在兩岸30年交流發展比重的一個時代性與特殊性。

習近平思索提出這個,能將兩岸未來「地理性、歷史性」同路兼顧的發展建設,徹底融合於一念一線的「閩臺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這是將所有對於福建、臺灣的國家等級深遠的投資建設,不再分流稀釋而能聚力共構,一串式的「提升了福建」同時「建設給臺灣」!這無疑是當年30歲出頭的年輕市委常委,一路至此刻肩負中國國家命運最高領導人的長久宿願。

特別值得注意的幾點,包括:一、兩岸今後交流,將更多指向以福建爲「入口、門戶、必經之地」,不盡然再以「北上廣深」四大城市爲必然主要區域。二、福建本身在兩岸發展建設的地位與質量,也都必須全面提升,足以能與臺灣的特性「匹配、相容、互補」。三、閩臺兩地要進入「生活現實深化融合」的最大可能,過往的口號與形式交流都必須被揚棄,今後必然將落地諸多兩岸「實驗性計劃項目」;也會涵蓋兩岸青年、老年族羣需求在內的思考設計,關注對象重點不會只是臺商需求與經濟數字。

這當中的重中之重,無疑是「臺灣青年」!在歷經民進黨執政8年後,臺灣已經有整個10年的年輕世代,被剝奪了中國歷史文化與精神教育上的臍帶;一旦賴清德繼續執政,「臺獨」不僅是民族等級的政治風險,更涵蓋臺灣世代文化認同顛覆性的消失。也因此,「閩臺深化融合」針對兩岸青年交流,必須有更具準確性的方向思考,以「和平包容」擊破「臺獨極端」!

此外,臺灣科技業的全球地位也意味着,包括「ESG永續、碳經濟」等可以是2024年兩岸超越政治範疇的頂尖合作趨勢之一。重點在於,如何尋求某一些兩岸,或者福建與臺灣能夠「平等共構未來」的趨勢性計劃:比如利用金門對岸的廈門「翔安區」大學城的精緻區域,成爲臺灣「青年菁英科創」的兩岸交流聚落,纔能有別於幾十年來福建「臺商味兒」的老舊路線,更符合全球年輕世代的新創路徑!

馬英九前總統今年堪稱啓動了「兩岸青年交流」的某種領軍任務,如今中國大陸各地都希望比照「馬英九模式」進行交流。「兩岸和平」前路艱辛漫漫,全繫於少數真正的有心人!習近平與馬英九在新加坡的翩然一會之後,至今依然證明,兩位領導人終究對兩岸和平「多情有心」,歷史情懷秉燭於兩人之手,照亮着兩岸今後的動盪坎坷,也提前預約了2024年之後的兩岸和平交流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