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國兩會關鍵詞之八 民生藍圖再添暖意

(原標題:2024全國兩會關鍵詞之八 民生藍圖再添暖意)

“民生爲本”是全國兩會不變的底色。“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一系列舉措迴應多羣體、多層次的民生需求。

如何不斷增強人民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答案就在今年全國兩會有力度、有溫度的民生細節中。

建言獻策 代表委員盡顯擔當

民之所盼,行之所往。圍繞“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代表委員們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

2023年5月12日,全國政協“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佈局”遠程協商座談會召開。

據《人民政協報》報道,全國政協委員、甘肅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原主任郭玉芬在會上表示,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佈局,最大的難點在西部、在基層,特別是在鄉村。爲此她建議,建立長效機制,完善訂單定向醫學生培養制度,持續加強鄉村衛生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大政策整合力度,建立分級診療制度。

一年來,除圍繞重大民生問題調研協商外,全國政協常委會還創新開展委員履職“服務爲民”活動,組織委員面向青少年、基層羣衆等舉辦科普講座、法治宣講等44場次。開展“政協委員企業進校園促就業”和醫衛、體育、文化、科技“下基層惠民生”等活動,組織委員開展服務羣衆活動2480項。

2023年6月2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高票通過無障礙環境建設法。這是我國首次就無障礙環境建設制定專門性法律。

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規定,國家鼓勵編寫、出版滿足視力障礙學生需求的教材。教育部在答覆全國人大代表的建議中表示,2023年秋季起,自起始年級逐年出版普校大字版教材。

上述條款源於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殘聯兼職副理事長王永澄。他是十四屆全國人大唯一一位盲人代表,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草案調研時聽取了他的建議。

“我一定要把盲人兄弟姐妹們的聲音帶到大會上,我們盲人看不見,那就讓更多的人來看見我們。”王永澄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二場“代表通道”上說,建議被立法機關採納並寫入法律,他倍感溫暖。

去年,在加強民生領域立法方面,全國人大常委會還修改慈善法,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審議學前教育法、學位法草案和傳染病防治法、國境衛生檢疫法修訂草案。

答記者問 部長許諾“幸福清單”

民之所需,力之所至。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經濟、民生主題記者會及“部長通道”上,多位部長迴應民生熱點。

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11億人,醫保參保人數超13億人,4400萬人被納入低保和特困救助範圍,每年約1億人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享受國家資助……財政部部長藍佛安表示,近年來,財政部門持續提高資金安排“民生含量”,不斷增強政策舉措“民生溫度”,努力讓國家財政賬本變成百姓“幸福清單”。

今年,民生保障水平和投入力度將進一步提高。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30元,教育、社保和就業預算安排都將超4萬億元。“堅決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把老百姓關心的事一件一件辦好。”藍佛安如是說。

就業是最大民生。過去一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1244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爲5.2%,脫貧人口務工規模超3300萬人,實現預期目標。

對於今年的就業工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表示,重點從全力穩定就業崗位、全力拓寬就業渠道、全力提升就業技能、全力優化就業服務、全力保障重點羣體五方面發力。

養老問題涉及千家萬戶。截至2023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2.97億,65歲及以上人口2.17億,佔全國人口的比重分別爲21.1%、15.4%。

針對我國老齡化老年人口規模巨大、老齡化進程速度快、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重的特徵,民政部部長陸治原介紹,下一步着力健全社會保障、養老服務、健康支撐三個體系。養老問題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任務,民政部將持續健全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的養老服務格局。

城市更新,讓羣衆生活更舒心、更安心、更幸福。去年,全國實施各類城市更新項目6.6萬個,完成投資2.6萬億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穩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

“只要羣衆需要,我們就要想辦法去幹,幹一個成一個,羣衆受益一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介紹了今年的更新行動計劃——再改造5萬個老舊小區,建設一批完整的社區;繼續加大城市燃氣、供水、污水、供熱等老舊管網改造力度,再改造10萬公里以上;提升城市排水防澇能力,再啓動100個城市、1000個以上易澇積水點治理。

迴應關切 省部級“一把手”解民憂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會場內外,多位全國人大代表身份的省部級“一把手”話民生釋信心。

陝西方言中,“嫽咋咧”意爲“好得很”。如何讓百姓的日子“嫽咋咧”?陝西省委書記趙一德在陝西代表團開放團組會議上給出答案——用心用情辦好民生實事。過去一年,陝西開展就業創業十大行動,發放穩崗資金9.2億元、創業擔保貸款63億元,城鎮新增就業43萬人,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7%。

在統籌推進三江源、祁連山、青海湖三個國家公園建設中,青海努力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公園建設之路。青海省委書記陳剛在青海代表團開放團組會議上介紹,生活在這裡的牧民羣衆有了生態管護員這一新身份,從此端上生態碗、吃上生態飯,實現生態保護、綠色發展和民生改善共贏。

今年全國兩會前夕,人民網“領導留言板”推出的“我給兩會捎句話”徵集活動,收到20多萬件建言。多位全國人大代表身份的省部級“一把手”以覆信形式公開回應網友關心的大事小情。

雲南每年有1500多萬人外出務工,不少網友留言關注留守老人和兒童。“採取多種形式在農村和社區建‘幸福食堂’,90%的城鄉社區有‘兒童之家’,很多老人就餐、兒童托育有了着落。”雲南省委書記王寧覆信網友時表示。此外,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傳統手工藝品,以及水果、鮮花、中藥材種植等,把鄉村資源變成特色產業……讓更多羣衆在家門口就業。

“PM2.5改善幅度排全國第2位,人工造林規模連續3年排全國第1位……”山西省省長金湘軍覆信網友時介紹,過去一年,省政府承諾的12件民生實事和17項民生政策提標擴面全部兌現。新的一年,堅持保障基本和多元供給相結合,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就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民生工作,全力辦好15件民生實事,讓三晉人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冀望未來,大道寬廣。迎着春光,乘勢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