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成6民衆認爲青少年犯罪問題嚴重 讓學生喜歡上學是解方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今天公佈「青少年偏差行爲民意調查」。(林志成攝)

近年在校園發生青少年隨意殺人事件,引起社會震驚,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今天發佈一項調查指出,76.3%民衆認爲現在青少年犯罪問題嚴重,超過9成對青少年偷竊、參加幫派、藥物濫用、自我傷害感到憂心。

這項「青少年偏差行爲民意調查」由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委託臺灣指標民調公司執行,採電腦輔助電話訪問,調查時間爲7月13日至15日,共計完成有效樣本1069人,在信賴水準95%時的抽樣誤差最大值爲正負3%。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黃昆輝說,青少年處於身心較不平穩階段,加上當前社會政治惡鬥不斷、經濟發展遲滯、社會風氣敗壞、家庭功能式微及外界誘惑多,交織成一個非常不利於青少年成長髮展的大環境,因此往往衍青少年「偏差行爲」,甚至產生「犯罪問題」。

對青少年偷竊行爲,90.4%表示擔心;對青少年參加幫派,有94.9%民衆表示會擔心:對青少年藥物濫用,表示憂心的民衆更高達97.9%;對青少年自我傷害,有90.9%表示會擔心。

調查顯示,有77.6%民衆認爲青少年在校園中發生言語霸凌的問題嚴重、70.9%認爲青少年在校園中發生網路霸凌的問題嚴重,另有61.3%認爲青少年在校園中發生肢體霸凌的問題嚴重。

調查顯示,86.7%民衆認爲讓孩子對學習有興趣而喜歡上學,會減少青少年偏差行爲。爲避免青少年出現偏差行爲,受訪民衆認爲學校教育最應該對學生加強「學習興趣培養」(76.2%)、「正向人生觀」(71.6%)及「情緒的控制」(60.3%)。

銘傳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黃富源說,民衆明顯地希望學校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留住青少年學生,以防治青少年偏差行爲,這與犯罪學有名的的社會鍵理論相同。因此,如能讓青少年與家庭、學校與參與團體關係緊密,社會鍵強韌,則青少年越不會犯罪。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民調小組召集人郭生玉說,讓學生喜歡上學,纔是老師教學的主要工作;此外,給學生學習上的成就感,是老師天經地義應該做的事。學生愛到學校學習,青少年犯罪就會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