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主席該選誰?學者說年齡不是問題,拉回年青人最重要

圖爲2018年7月20日,國民黨臺中市參選人盧秀燕(右三)首成立軍公教競選後援會,全國公教軍警暨退休人員聯合總會總會長劉盛良(左三)從盧秀燕手中接過戰旗,在場支持者情緒激昂。(本報資料照片張妍溱翻攝)

國民黨歷經2020 大選的慘敗後,藍營人士紛紛提出改革建言中華民國公共政策學會、全國公教軍警暨退休人員聯合總會與臺灣競爭力論壇,今日舉辦論壇,就國民黨黨內組織改造、兩岸論述與青年支持等議題發表看法,試圖挽回國民黨在國人心中的定位銘傳大學法律系教授謝主鬆等人認爲,年齡並不是年輕化唯一的指標,不論年齡大小,誰可以把年輕人拉回來、接地氣,他就是國民黨好的領導者

選後的國民黨組織改造,一直圍繞在「本土化」與「年輕化」兩大訴求;文化大學教授杜震華說,中常委本來就要有一定經驗、反倒是中常會下面的幹部需要年輕化,才能在與社會接觸時更活潑,更跟得上時代。杜震華還說,民進黨中常委當中也有8位超過60歲的人士,最年長的有76歲,並未損及民進黨的青年支持度。

相反地,杜震華認爲中常委選出的方式與功能纔是改革重點。杜震華批評國民黨黨主席權力太大,很多事情表面上是中常會決定,實際上都是由黨主席做主;杜震華建議國民黨減少中常委的席位由39席降到17席,甚至引入網路直選,選出有公信力的中常委,使國民黨的權力結構趨近於集體領導而非大權獨攬。

謝主鬆也說在美國喬治城大學的圖書館中,有關臺灣論述的外文書幾乎都是泛綠觀點,藍營在國際上的論述立場越來越薄弱。

其次,就國民黨兩岸立場上,杜震華認爲國民黨應該針對北京政府違反自由民主的行爲作出批判,國共之間也不宜再有高調的論壇;在九二共識方面,杜震華提出要尋求北京將來可以接受的新說法,但要以不違反中華民國憲法、反對臺獨與堅守臺灣自由民主爲原則

相反地,臺大教授彭錦鵬坦言要重新使用九二共識已經很困難,取而代之的,國民黨應該要讓國人清楚中華民國就是建立了100多年的主權獨立國家,臺灣是臺灣、香港是香港,「國民黨領導過去幾年都沒有這種論述,只吃92共識」彭錦鵬批評說。同樣地,淡江大學教授聶建中直言92共識的問題出在「一國」,國民黨已經不能在臺面上談一國和統一。

談到青年支持,臺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紀俊臣說國民黨的重點應當是先爭取民心、再爭取認同,然後纔是爭取年輕人。淡江大學教授聶建中則認爲時下年輕人要的、就是媒體營造出來的「假務實」,所謂的論述根很少人在聽。

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龐建國也認爲國民黨要建立自己的網軍,在新媒體上監測對方的抹黑、即時做出澄清。

全國公教軍警暨退休人員聯合總會總會長劉盛良等感慨表示,原本受邀的國民黨代理秘書長曾銘宗與代理黨主席林榮德,卻不克出席論壇,甚爲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