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ita's富二代紀事錄VI/安於現狀的天之驕女

Anita's Angle

十幾年前到歐洲唸書時候,走在路上亞洲人堪稱是稀有動物,臺灣人更是少得可憐,而且臺灣人不像日本韓國人那麼團結,較不會相互幫助。跟我同期入學的有兩個臺灣女生,大我兩屆,其中一位家世顯赫,透過關係認識一家早年移民當地的臺灣華僑,邀請學姐到他們家共度週末時,也會找我和另外一位臺灣女生一起去。

他們一家五口三代同堂夫妻倆上班族,有個還抱在懷中小女兒父母則是顧一間坐落在市區死巷裡專賣亞洲食品、陰暗不起眼的小店。週末到他們在郊區的家,我們三個女生會窩閣樓上,打着地舖,邊聽着臺灣帶來的CD、邊聊天,我最愛抱着阿姨家的金庸武俠小說,捨不得放手。

熱情招待我們的阿姨留着俐落的短髮,身材不高但聲音總是很有朝氣,在臺灣出生長大的她,父母是生於東南亞的華僑,所以他們家的飯菜其實也不是道地臺灣口味,但在異地吃到有點熟悉的菜餚總是很開心。有時候我們也會到兩個老人家店裡買點貴得嚇死人的泡麪,十幾年前一小包泰式泡麪就要價約合臺幣80元,日本泡麪 更是要一、兩百塊。

大概過了幾個學期,父母跟我通電話的時候問:「怎麼好久沒見妳去那個阿姨家渡週末了?」我才傻傻地想到:「對耶,好久沒看金庸小說了。」掛下電話後,我去問學姐怎麼她也好久沒去阿姨家了?

學姐面露些微的難色:「阿姨他們好像想從亞洲進口一些稀有動物到歐洲,我媽覺得那不是太正當的生意,叫我少跟他們往來。」

我反問:「爲什麼要進口這些?他們店裡也不能賣吧?」

「不知道,他們家就是不願意安於現狀吧!」

爸爸聽完我轉述了這段話,嘆口氣:「除非家境到像妳學姐家那樣,誰不想力爭向上呢?」

當時的我聽得似懂非懂,多年後雖然透過網路跟學姐仍偶有聯絡、見過一兩次面,但不時覺得有點距離感,再加上我們三個當時同窗的女生各職所業生活模式大不相同,總難湊在一塊兒。

某位精品業務曾經稱讚媽媽牛仔褲很好看,媽媽隨口講了:「啊,這便宜貨,一千多塊在百貨公司買的。」我爸唸了她好久,說不可以這樣說話:「妳叫穿一百多塊牛仔褲的人情何以堪?」事後爸媽告訴我這件事要我評評理,我也附和爸爸,媽媽還氣了一個晚上。換個角度來看,以媽媽當年的收入,一件一兩千塊的牛仔褲,真的算便宜;只是調整自己講話方式,似乎比調整對方心態、想法來得簡單,畢竟言者無心、聽者有意。【下集待續(七)油井與牛仔褲】

作者Anita,碩士金融業。本文言論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