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ec3D列印應用趨勢 傢俱、工業、醫療全都受惠!

記者榕萱臺北報導

你認爲「3D列印」可爲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呢?今日起至9月3日,於臺北南港展覽館舉辦的《臺北國際模具暨模具製造設備展》中,I區設有3D列印技術與應用攤位,可見3D列印目前逐漸運用醫學考古設計建築等多項技術上,而Artec3D的軟體是目前唯一能夠將「掃描與建模」同時進行的3D列印軟體,速度之快令人大開眼界。

如果你還把3D列印的技術停留在「製作模型」那就太落伍了,目前3D列印技術之快速與精準,已經能夠創造出在工業醫療等多面向產業價值,今年Artec3D參與《臺北國際模具暨模具製造設備展》將手持3D掃描器帶至現場幾秒鐘時間就能將人體上半身人掃描完畢,採用「即時融合」的技術掃描完畢即建模完畢,也不再侷限把模型靜靜擺放在掃描器上,因此也沒有物品會受限於掃描器大小的問題。

▲掃描半身只需短短几秒鐘(圖/記者戴榕萱攝)

8月31日開展第一天Artec3D業務發展總監Andrei Vakulenko,也親臨建場大家展現Artec Eva 及Artec Space Spider這兩款手持式3D掃描儀的精湛之處,快速且精準。而業務總監也表示:「雖然3D列印技術的應用上尚未普及,但相信幾年後Artec3D將會把此技術發展成2D掃描器般,專業且令人好上手,同時這也是我們的目標。」

▲掃描器毫無物體大小限制(圖/記者戴榕萱攝)

質地顏色,掃描中同時建模與上色,快又精準(圖/記者戴榕萱攝)

除了人形雕像難不倒它之外,就連工業上或是汽車裡的老舊零件都可以重新量產中古車機械的停產零件,依照以前的方式要重新開模製作出一樣的零件供需不成比例且須花費大量資金,不過利用3D列印技術之後,就算是老舊零件都能再度無限複製,不再害怕停產。

▲機械零件也能無限量產(圖/記者戴榕萱攝)

目前在醫療的臨牀上已經開始使用3D列印的技術,應用在骨骼器官重建、復健輔具等,而在臺灣,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3D列印醫療研發中心,即應用了Artec Eva進行正齶手術的術前模擬,將人臉型精準的掃描後複製到電腦上,醫生患者都能夠透過術前模擬的影樣瞭解該調整之患處,設定好餐術後,增加下刀之準度以利手術中避開風險,並且也能提升患者信心

▲中國醫藥大學臨牀案例(圖/Artec3D提供)

Artec3D掃描儀搭配Artec Studio軟體的內建掃描模式,自然提升物件建構3D模型之速度,別於一般掃描儀只固定一種焦段,Artec3D掃描儀另有微焦功能,即使物品再精細,皆有辦法100%掃描存取,因此這項特色也將便於使用在「器官重建」的任務上。

目前在官網上亦有Artec ScanApp beta版可下載,但目前只針對Mac電腦推出,總監Andrei Vakulenko笑着說:最大主因是大部分設計師都使用Mac電腦居多,不過如果大家操作過後的反應良好,預計明年就正式推出該軟體。

【掃描人體快速且精準,用於醫療方面可減少醫者病患的認知誤差,也使手術更精準】

※更多Artec3D詳細商品資訊請參考官方網站(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