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類「短耳鴞」獲救 小朋友歡送下野放

掛網受傷的貓頭鷹短耳鴞」,上午在後湖野放重返大自然。(李金生攝)

一臉萌樣的短耳鴞,讓朋友都好喜歡。(李金生攝)

「短耳鴞」屬於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面臨生存環境和棲地破壞難題。(李金生攝)

金門農友許績孝說明發現經過,對自己援救一條寶貴生命十分開心!(李金生攝)

1只掛網受傷的珍稀保育類「短耳鴞」,在〈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療養20余天後,今(24)日上午在賢庵國小垵湖分校百餘名師生熱情歡送下,在後湖濱海公園野放重返大自然。

今天是國小舉辦休業式,107年上學期的最後一天,縣府邀請垵湖分校師生一起參加野放,讓小朋友上了一堂很有意義的生命教育課程,也在野地活動中體認到「今日動物、明日人類」保護環境與尊重自然的重要性

這隻俗稱貓頭鷹的「短耳鴞」是在去年12月29日,被金寧鄉後湖村農友許績孝發現卡在廢棄網具內,不斷的跳動掙扎,擔心若自行解救,恐有造成二度傷害之虞,趕緊通報相關單位處理。

縣府農林科長鍾立偉轉請當地保育協會趕赴現場,診療發現牠有輕微脫水、體態偏瘦及翅膀皮膚挫傷等問題,帶回調養近一個月後,終於恢復健康

許績孝農友小時候農村一帶,就常看到野生動物出沒,也希望自己的孩子看到活潑、健康的貓頭鷹,建議縣府邀請垵湖分校主任薛奕龍帶領全校100多名師生及家長,利用休業式的今天參加野放活動,並叮嚀小朋友不可亂丟廢棄物,以免動物誤食受到傷害。

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獸醫師江宜倫介紹短耳鴞的生態習性與在地野生動物保育現況外,也提醒大家若遇傷病猛禽,切勿徒手接觸,也不要餵食和飼養,應用手套毛巾將牠們安置於紙箱內,保持黑暗與安靜的環境,並通報專業單位處理。

江宜倫並強調,廢棄網具不僅在陸地造成鳥類爬蟲類受困或傷亡,在海洋裡更是可怕的生態殺手,希望民衆莫任意丟棄,讓大自然朋友有更友善的生存環境。

●短耳鴞小檔案

體長:35~41公分 體重:245~370公克。繁殖地歐亞大陸北美洲亞洲族羣冬季會遷移到日本、韓國、中國東部、南部、中南半島印度一帶度冬,在金門爲稀有的冬候鳥過境鳥,保育等級爲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短耳鴞爲夜間活動的貓頭鷹,獵捕老鼠或鳥類爲食,由於體型較大且偏好在草生地活動,在飛安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威脅;短耳鴞白天受到驚擾時通常不會直接飛離,而是會澎起頭部羽毛、豎起短小的耳羽、並縮緊全身羽毛,搭配其一身保護色,直到距離非常近時纔會驚飛。(資料來源:金門縣政府農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