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思潮:何思慎》和平,橫跨平成與令和世代的價值

隨着民進黨初選啓動,2020總統選戰加溫,蔡英文總統以「辣臺妹」自居,在大陸政策上持續升高對立,無視東亞周邊國家外交政策上採取的「對衝外交」,孤注一擲,「對美一邊倒」,在美、中貿易爭端站隊美國甘爲川普對中外交的「臺灣牌」,更一廂情願向日本喊話,希望實現臺、日安保合作。

其實,在兩岸關係不睦,日中關係升溫之際,蔡英文不僅難以突破臺日關係的既有模式,更易使「臺灣問題」擺到日中關係的議程中,重新栓緊「七二年體制」。對日本而言,臺海安全情勢穩定爲其重要之周邊事態攸關日本的南面安全,安倍首相不會等閒視之,但此不意味日本將爲臺灣挺身而出,犧牲日中關係的利益,共同對抗中國大陸。

或許日本在兩岸關係中之應對,無關自由主義價值取捨,僅爲國際政治中,司空見慣現實主義考量,但莫忘戰後日本憲法前言中「日本國民企盼恆久和平…,決心以此維繫日本的安全與生存」,此無疑爲「非戰」表態

如何使日本免於戰火爲安倍內閣在安保政策上最高原則,亦爲日本社會上、下所企盼。有人認爲,安倍再任首相後,變革日本防衛法制二度修改《防衛大綱》,使自衛隊掙脫禁止「集體自衛權行使」的羈絆,擴大日本在區域中的安全角色,更以「修憲」爲職志,實現「正常國家」。

然而,「正常國家」的追求不必然揚棄與戰後憲法中「和平主義」的憲章精神。「和平主義」非因日本戰敗,美國強加於日本的屈辱,誠如日本政治思想學者,京都大學教授山室信一所言,「憲法第九條確實爲在特定政治時空下的產物,但其爲諸多思想及運動中孕育之理念及概念,並反映當下日本社會經驗,凝聚於一條憲法條文當中所產生的,絕非突變下的產物。」山室教授認爲,日本歷史文化中存在「和平主義」的底蘊,「憲法第9條」乃傳承此思想水脈,爲日本人所共有的資產,而須承先啓後,傳諸後世。

明治維新時期的思想家中村正直的「世界和平論」及被譽爲東洋盧梭」之中江兆民倡議的「撤廢軍備論」皆可謂爲與「憲法第9條」之理念互通的思想。

明仁上皇在位30年,爲明治維新以來首見之未受戰亂兵災之苦的日本承平時代,實現年號「平成」所寓意之「內平外成」,此和平之冀盼亦爲「令和」的「美麗的和諧」(beautiful harmony)意境承繼。在「令和」之伊始,日本各神社民衆紛至沓來,祈願和平永續。

「莫忘足下,深掘立地,必有甘泉」,和平爲橫跨平成與令和世代的價值。臺灣在對日關係上,應以「和平」爲「絆」,促臺、日成爲「價值夥伴關係」。

(作者爲輔仁大學日文系特聘教授、臺灣大學日文系所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