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前讀〈命若琴絃〉、〈養生主〉

作者陳鴻逸(博)

畢業季到來,大一課裡總會有幾張應是畢業生下修課時的不安臉龐學期結束溫吐地跑來訴說能否畢業的哉問。對應着PPT的〈命若琴絃〉、〈養生主〉,恰有幾分深寓透滲在師生間,輕語緩答的目的總不希望耽擱畢業班即將奔馳的旅程

生命亦若弦,在「目標」與「追尋」間施展,一端鬆弛會讓生命頓失張力,而我會是阻礙彈曲的那人嗎?亦或是眼前畢業生的弦早已離器了,畢業是「藥方」嗎,亦或是另一個追尋的起點呢?「老師……」同學惴惴視線再度投擊向我。

夜將襲來,前幾年幽暗裡的魂又在記憶裡掘了開,撫憶再三。某年某個星期五的雨,突然來得猛又急,是鋒面到來的襲擊,也是一個季節上的空間時間的轉換,更冷的卻是在FB上傳來大學同學的死訊,雨在此刻傾瀉,噴泣在身的,是上天的眼淚、憐憫、旨意或訊息,已無法辨別更不想辨別。後一年的某個日子,鋒面尚未發威,依然傳來凜冽,一位學弟校外宿舍不幸過往,二十歲的生命戛然而止,沒有道別、沒有衝撞消失醫院角落,是死神可怖的遊戲嗎?不然怎麼會參與得如此心驚,卻又痛醒萬分。生命無常亦是無償,沒有人可以知道下一刻轉折的變向,所謂棺材裝的是死人而不是老人,尤其是青春生命。世間有太多的無奈,卻只有死亡無可挽回,世界依然運轉,生命無限孕生,可記憶的羈絆該怎麼捨棄,也不是說斷即能斷。

生命如此可貴,那活着的人呢?生命亦若弦,〈命若琴絃〉的老瞎子與小瞎子都在探尋着存在的意義,困挫不安失望爬上了弦曲別奏異調,卻也是一種人生節奏。「同學……」在畢業前,給的是叮嚀,卻也是生命的課綱,命若琴絃,該彈的是一首好曲,彈壞了也別放棄再拉上又是新的可能。

謹祝,畢業生珍重再見,盼能追尋個人存在與對社會的意義。

●作者陳鴻逸,彰化師範大學博士生。以上言論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