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菌量比擦手紙高10倍!使用烘手機前別忘了這樣做

洗完手後最好保持手部乾燥,但研究指出,爲了公共環境個人衛生,最好不要使用烘手機。(圖/pixabay)

臺灣的公廁都幾乎都備有烘手機,洗完手後烘一下馬上就幹了、很方便。但新研究指出,爲了公共環境和個人衛生,最好不要使用烘手機。

●烘手機會病菌噴到衣服或周遭環境中

正確地將手弄乾,不只可以減少手部微生物孳生,還可以預防周遭環境和衣服被污染。英國里茲大學研究員莫拉(Ines Moura)認爲,正確洗手搭配合適的幹手方式,才能真正預防病毒上身。

該研究找來4位受試者分成兩組,在他們手部塗上對人體無害的病毒、穿上圍裙然後洗手。一組用擦手紙,一組用烘手機烘乾。弄乾後要求受試者雙手交叉抱胸,手放下後自由活動。研究員去他們接觸過的地方採樣,例如樓梯扶手、門、椅子、電梯按鈕、手機等等。

結果發現,用烘乾機烘乾的手接觸過的地方,污染程度是用擦手紙的10倍;而圍裙的污染程度,烘乾機組衛生紙組的5倍。研究人員指出,除了烘乾過程中,烘乾機中的細菌可能被吹到手上或衣服上,手觸摸到衣服時就沾染病毒。這項研究將發表在歐洲臨牀微生物學傳染病研討會中。

美國皇后區長猶太醫院森林小丘分院(Long Island Jewish Hospital Forest Hills)感染科主任史密斯(Dr. Miriam Smith)指出,烘乾機的氣流會增加細菌、微生物透過空氣傳播的機會,爲了公共衛生,應該用擦手紙擦乾而非烘乾機。

「有這樣的結果一點也不意外,」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分子遺傳和微生物學榮譽教授康迪特(Richard Condit)憂心忡忡地說,有些烘手機是向下伸入機器內,看到機器底部都是水,相當危險。他也說,在業者找出替代方案前,他只會選擇用紙巾擦手。

●烘手機沒有定期更換濾網可能更髒

洗手後,手上仍可能殘留細菌、病毒,衛福部立南投醫院感染控制科主任廖嘉宏指出,用烘手機會使手上的水變成飛沫微粒、幫助病毒傳播,「所以醫療院所幾乎都是擦手紙而非烘手機,」加上公廁的烘手機不知道是否定期更換濾網,如果沒有更換,吹出來的風更髒。

廖嘉宏也直言,他首選會用擦手紙,即使有烘手機也不會使用,「可能有些人覺得用擦手紙不環保,但爲了衛生,只能選擇最保險的方式。」廖嘉宏洗手後,會在洗手槽內小心抖幹、讓水滴一下,沒滴水再離開,風乾比較快。

(在公廁,用擦手紙、衛生紙或自備手帕擦乾手是最好的選擇。圖片來源:pixabay)

甚至有專家認爲擦在衣服上還比烘手機衛生,美國康乃迪克大學微生物學者史特洛(Peter Setlow)就說,早已不用公共廁所裡的烘手機了,「把手擦乾,還是用擦手紙比較衛生,甚至擦在自己褲子上,也好過烘手機。」

但廖嘉宏也提醒,正確的擦手紙應該是掛在牆壁上、往下拉的抽取方式,但很多餐廳是放一疊紙巾在盒子裡讓客人洗手後使用,一個人用完,下面整疊都被浸溼,一樣成爲病菌的溫牀建議不要使用。

※如果要烘手,先做這個動作

但在公共場所,如果只有烘乾機卻沒有衛生紙,該怎麼辦呢?防毒教母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臨牀毒物護理譚敦慈說,除了手一定要徹底洗淨,啓動烘手機時,雙手不要馬上伸過去,等它熱風吹一下,吹走前人可能留下的細菌,手再伸過去烘,並且一定要烘到雙手徹底乾燥,而不要只是雙手吹到風、暖暖的就好,「最好的擦手方式還是自帶衛生紙或手帕,既乾淨又環保。」

譚敦慈也提醒,有些風力較強的「噴射式出風乾手機」可將手上的液體噴到最多1.5公尺遠,同時把細菌散播至空氣中,而這些噴出的細菌大多集中在距離地面約60~90公分之間,差不多就是兒童高度,因此,最好不要讓兒童站在烘手機的出風口下,以免受到病菌侵襲。

●家裡使用的擦手毛巾也要定期更換

家中,洗完手大多數的人都會用掛在浴室的毛巾擦手,但浴室潮溼,溼毛巾很容易滋生細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附設醫院感控專家易德說,等到毛巾出現異味,表示通常已經比馬桶更髒了。

(家中使用的擦手毛巾也要定期清洗,以免滋生病菌。圖片來源:pixabay)

建議擦完手的毛巾拿到陽臺風乾,或兩天換一次擦手毛巾,譚敦慈則是每天更換,洗衣服之前先用濃度1:1000的漂白水浸泡一下,再和衣物一起清洗、晾乾。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