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臺灣半導體?2大強國自產晶片代價驚呆了

美陸想打造自給自足的半導體供應鏈成本將貴上3-6成不等。(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白宮12日舉辦一場半導體視訊峰會美國總統拜登在開場白表示,要強化美國國內半導體產業,保護美國供應鏈,同時如何解決晶片缺貨問題。但日媒報導,美國和大陸若不依賴臺灣代工業者,打造能夠自給自足的半導體供應鏈,相關成本全部轉嫁給客戶,晶片價格可能提高3~6成不等。

日經亞洲評論報導,據美國半導體協會(SIA)4月估算,一旦臺灣半導體產業停擺一年,全球電子產業年營收將損失4900億美元(約臺幣近14兆元)。

臺灣是半導體供應鏈中最大晶圓代工基地,據TrendForce數據顯示,臺灣晶圓代工市佔約64%,其中臺積電佔54.1%,若加上三星近17.9%市佔,亞洲地區囊括全球半導體產能超過8成。

SIA報告指出,超過90%最先進半導體制程都在臺灣生產。美國要花費3500億~4200億美元,才能夠打造自給自足的半導體供應鏈,而大陸的投資成本便宜近半,約1750~2500億美元。假使這些成本全部轉嫁給客戶,晶片價格可能要貴上35%~65%不等。

值得留意的是,等到這波晶片短缺問題解決,需求回落到正常水準業界恐將面臨供給過剩危機,承受重創可能較當前晶片荒更嚴重。

面對全球大鬧晶片荒,美國亟力拉攏全球半導體龍頭大廠,12日召開的半導體視訊峰會除了拜登也出席外,由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和、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狄斯主持,與會19位企業高層,包括臺積電、通用、福特、三星、英特爾美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