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蝨目魚凍斃! 嘉義沿海養殖戶啓動防寒大作戰

嘉義縣沿海養殖戶在魚塭北側搭蓋防風棚。(嘉義縣政府提供/張毓翎嘉義傳真)

漁業科長張建成表示,也要注高池水深度,加強越冬溝之保溫、防寒及加溫工作等安全防範。(嘉義縣政府提供/張毓翎嘉義傳真)

受強烈大陸冷氣團來襲,從1月29日到2月1日前各地都可能出現10℃以下低溫,嘉義縣沿海養殖戶不敢掉以輕心,提早做好防寒措施;嘉義縣政府漁業科長張建成表示,目前尚無寒害災情傳出,這波寒流持續至週末,籲請越冬養殖之不耐寒魚種(蝨目魚、吳郭魚、鱸魚、石斑魚等)做好防範措施,減少寒害損失。

嘉義縣養殖漁業生產區發展協會執行長陳泓碩表示,他目前收到2件零星個案,30日上午到現場瞭解,發現這2個養殖戶即將進行清池工作,使得魚塭內的池水深度較一般的淺,水位過低而無法減緩水溫降低的幅度,統計總共100到200條蝨目魚死亡,未達災損標準範圍。

陳泓碩說,絕大部分的養殖戶去年底已收成完畢,現在魚塭裡的幾乎是蝨目魚苗,一般而言,1池會放養10、20萬條越冬魚苗,這些小魚苗喜歡棲息在水溫較高的池底,因此,低溫對魚苗的影響較成魚低;30日上午所測的水溫爲13、14℃,未來2天是關鍵,水溫應該會再降至少2℃。

漁業科長張建成表示,不耐寒魚種應做好防範措施,包括魚塭北側搭蓋防風棚,注高池水深度,加強越冬溝之保溫、防寒及加溫工作等安全防範,另縣府已針對易受寒害之蝨目魚(尤其是文蛤養殖池之混養工作魚),洽妥布袋鎮一帶蝨目魚加工廠,啓動配合預防性收成或搶收機制,協助有需要漁民即時收成魚只,減少寒害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