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魚不捕鳥 漁業署力保信天翁

自由飛吧~ 信天翁醫治好後野放。(漁業署提供)

遠洋漁船因捕魚誤捕海鳥「信天翁」,幫牠醫治。(漁業署提供)

臺灣有近2000艘延繩釣遠洋漁船,在大平洋、大西洋印度捕鮪魚,延繩下鉤或起鉤時,海鳥信天翁經常誤觸「釣餌陷阱被捕上船,非死即傷,農委會漁業署昨公佈「臺灣海鳥國家行動計劃」,加強漁船3項避鳥措施力行「捕魚不捕鳥」。

被譽爲海洋神鳥」的信天翁,堅守一夫一妻制,長年在海洋上漂泊,壽命更可達60歲,一年才生1顆蛋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1999年估計,每年遠洋漁船不小心捕獲的信天翁多達20幾萬只,世界各國開始重視海鳥保育。

漁業署署長沙志一表示,「臺灣海鳥國家行動計劃」要求漁船作業時應採取避鳥措施,包括裝置避鳥繩、支繩加重、夜間投餌等忌避措施,3種至少要採取2種,善盡保育海鳥責任

南華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裕民表示,避鳥繩可以讓信天翁「看得到吃不到」,因爲顏色鮮豔的避鳥繩飄帶,會發出聲響讓信天翁不敢靠近,具有嚇阻作用,避免「上鉤」。

另因海鳥會潛水,所以下鉤時支繩加鉛塊加速下沉,讓鳥來不及吃,或是夜間投餌,讓海鳥看不到,這些都是「捕魚不捕鳥」的保育方法

全世界22種信天翁,有將近17種已經快瀕絕了!」中華鳥會理事長林世忠指出,期盼漁業署可以培育更多的觀察員,並在港口做更多的教育訓練,讓信天翁的數量能夠逐漸恢復。

海洋大學海工系教授黃向文調查發現,臺灣遠洋漁船意外捕獲信天翁的數量,已從10年前6142只,到2012年降爲761只,顯示海鳥混獲情況減少,未來也將持續監控海鳥混獲數量,特別是新計劃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