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雙週刊/王金平逆襲馬英九 學運完勝內幕

文/馬牧原

金平又贏了。4月6日星期天的上午11點,立法院長王金平走進了被太陽學運佔領的國會議場,彎腰跟學生握手、撫摸學生的頭髮。

這一天,他反擊了自3月18日以來,來自馬英九對他不斷施加的強大壓力。此行,只通知了朝野黨團、北部與親近的立委,事前沒有與馬英九聯繫。因爲,他相信,國民黨有的是人會向馬英九通風報信。

以20多位立委爲背景的浩大陣容下,王金平在議場門口前,發表了680字的聲明,進而宣佈了這句「石破天驚」的關鍵語:「金平秉持院長職權,鄭重向各位報告:在《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完成立法前,將不召集《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相關黨團協商會議」。

精準! 王讓馬金措手不及

這段承諾,被視爲是具體迴應了學生所提出的「先立法、再審查」訴求,與行政部門一再堅持的「立法與審查同步進行」,出現了語意上的嚴重乖離。其中,牽涉到馬英九「6月底前通過服貿」的期待能否兌現,因此,一起與王金平振臂高呼「臺灣加油」的國民黨黨團幹部離開議場後,立刻向總統府覆命,果然府方聞言大怒,林鴻池費鴻泰因此隨後就受命召開記者會表示「錯愕」,並稱「被出賣」,拒絕爲王金平背書

但是,第二天,4月7日的傍晚6點,馬英九、江宜樺親自在中央黨部主持立院黨團大會。在這裡,馬江堅持逐條審查、逐條表決的「原點」,但總統府也同時強調:正面看待王金平的聲明。這,上沖下洗,與前一天180度大轉變,究竟怎麼回事?

王金平這篇講稿,事前瞭解內容方向,是第一時間站出來力挺的鴻海老闆郭臺銘,以及民進黨總召柯建銘。這個組合,非常有意思。一位是在中國的最大臺商,一位是最大在野黨的國會龍頭,馬英九可以不理會柯建銘,但是郭臺銘,可不是馬英九能夠無所忌憚的。

其次,馬英九與金溥聰研究出:王金平承諾立法完成前,不召開服貿的朝野協商,這不表示服貿在退回內政委員會後,立委不可以開始審查,朝野協商是服貿完成審查要送到院會時才需要,兩者並無扞格;同時,監督條例的立法進度,如果迅速排上議程,完成三讀並不會曠日廢時。

第三,佔領議場的學生已經宣佈10日晚上6點離開立法院,過度刺激的言論並不適當,除了徒增退場變數,也會影響社會觀瞻。因此,決定做出暫時「退一步」的緩和表態。

馬金吞下了滿肚子的怒火,未來,隨時有可能觀看外在環境的變化,執意要國民黨立委開始在內政委員會審查《服貿協議》條文,民進黨的「把關」能力,成爲接手學運訴求的主要角色,這是民進黨原本只能在議場當學生的門神,遭譏笑被邊緣化之後,重新與年輕世代建立互信的機會,但是如果情勢發展並非如此,對學生來說,這酒店恐怕就可以直接宣佈打烊了。

但是無論如何,眼前,馬金是敗了,而且敗得很慘。

牽制! 王家班立委當靠山

9月政爭時,馬英九親自到黨部督軍,要考紀會通過開鍘王金平的黨紀案,結果王金平打起保全黨籍與假處分官司,獲得假處分成功,國民黨抗告失敗,這是一敗。3月19日,臺北地院再宣佈王金平黨籍官司一審勝訴,這是馬金的二敗。4月6日這次出手,立即弭平學運,王金平已經連三勝,國民黨後馬時期的各家逐鹿局面,已經無法避免。這由黨內諸侯郝龍斌胡志強朱立倫陸續表示支持王金平的決定,即是徵兆。

學運拖了20天,王金平突然逆襲,自提妥協方案,並且成功達陣。事前經過相當的準備與醞釀。當天,與王金平一同站在一起的立委羣像,不難一一過濾出親疏遠近。

基本上,與林鴻池、費鴻泰二人同樣屬於「吃驚派」的,在場包括洪秀柱江惠貞、林德福邱文彥陳碧涵蔣乃辛潘維剛,應該可以歸於此類,只要馬金一召喚,就會宣示效忠。

還有一類,是模棱兩可派,包括丁守中、羅淑蕾林郁方,屬於灰色地帶。

現場剩下的這12席,盧嘉辰李鴻鈞陳根德徐耀昌張嘉郡林滄敏王惠美鄭汝芬翁重鈞陳雪生高金素梅李桐豪,就與王金平交情匪淺了。這些是親往助陣的,中南部沒出席的,不表示沒有王金平說得動的人,例如,高雄的黃昭順,雖然未及出現,但是已經公開表示支持王金平的處理方式

如此細數下來,要說馬金不爲之膽戰心驚,實在不太可能。因爲,立法院現113席立委,國民黨擁有65席,距離過半的關卡57席,只多8席,換言之,只要有9席不聽話,馬意就無法貫徹,而王金平所展現的「實力」,顯然已經超過了,這大大嚇阻了馬金「攤牌」的念頭。

無能! 馬錯失五次機會

王金平不僅在謀定而後動上,略勝一籌,事實上,自3月18日晚上9點學生攻進議場至今,雖然王金平一再催促馬英九,但執意而爲的馬英九,偏聽偏行,獨斷擅專,至少錯失了5次化解學潮衝擊的機會,整個把個人的無能暴露到極致。

例如,三一八凌晨,立法院周邊羣衆尚未聚集之初,馬政府若要和平攻堅、順利驅離,難度並不高,但馬英九卻要警方先把警力部署到總統府與官邸四周,導致貽誤時機

第二,3月21日,繼續以驅離爲意志的馬英九,若真認爲這樣做纔對,就該接受王金平的建議,從治安角度,由行政部門主動排除,但是馬英九卻企圖「院際調解」來拉王金平背書,王金平拒絕後,自己仍不敢作爲。

第三,3月22日,學生要求對話時,馬英九如果願意紆尊降貴,主動誠意聯繫,絕對有助於緩解對立,但是馬卻派出江宜樺去應付,做政令宣導

第四,3月23日,馬英九召開中外記者會,會中對學生訴求毫無迴應,只是自說自話,完全沒有溝通、退讓之意,讓學生絲毫感受不到誠意,何況那時學生訴求只有服貿退回委員會逐條審查,但馬強硬表示只要在院會審。

第五,3月24日,部分學生攻進行政院時,江宜樺可以採取軟調,再次與學生對話,提出退讓做法,但鎮暴警察暴打學生的畫面傳出,爲此喧騰社會,甚至鬧上國際,府院卻強硬不肯承認。

這進退失據、左支右絀的處理方式,導致學生從最早的反黑箱,衍生成反服貿,再衍生成反中,最後集中爲反馬。當馬英九的民意降到奄奄一息之際,讓王金平逮着時機反守爲攻。如果,這次太陽花學運,國會議場內,成就了林飛帆陳爲廷兩位躍起的新星,王金平顯然就是議場外,獲得社會令名、又報一箭之仇的大贏家。

財訊雙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