纔在節目自爆「張榮發跟我很要好」名嘴要被長榮告了

建華爲罷工空服員發聲不遺餘力。(取自《這!不是新聞》YouTube)

長榮罷工空服員罷工進入第16天,資深財經記者曾建華也因爲在談話節目上堅定力挺罷工空服員,受到矚目。然而日前纔在節目上自爆「張總裁跟我很要好」的曾建華,今(5日)就被長榮特地發聲明稿澄清他過去在節目中的4點質疑,表示因爲曾建華言論影響影響長榮航空,以及大股東長榮海運及長榮國際商譽,不排除提告。

曾建華近日因爲頻頻上陳斐娟主持《這!不是新聞》爲罷工空服員與工會發聲,受到矚目,7月3號還在節目自爆「張總裁跟我很要好」,並分享昔日張榮發與長榮第一批空姐的互動,「他(張榮發)很嚴厲,但是他對空姐的照顧跟對員工關懷,我們現在他們空姐在罷工的時候,林寶水董事長有沒有到現場去慰問一下…」感嘆長榮一家人觀念與傳統已完全變調,一度引發長榮員工熱議

其實曾建華曾在臉書自揭一路以來支持長榮空服員罷工的原因,一是女兒年紀與他們相仿,就好像看到自己的女兒一樣,二爲長榮是個惡質財團,必須喚起民衆瞭解,直言臺灣勞權之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另外,長榮公司今(5日)也在官網發聲明澄清曾建華昔日在節目上4點質疑,直指曾的言論影響長榮航空,以及大股東長榮海運及長榮國際之商譽,不排除提告,澄清內容如下:

1.曾記者質疑長榮航空近三年營收增加,勞動成本(用人成本)卻下降。

長榮航空近年來因爲新機持續引進、運能擴大,營收成長實屬正常,但是營運成本也會相對增加,在公司每年有穩定獲利下,近4年每位員工共調薪8,000~9,000/月,並且連續4年發放4個月年終獎金。而且依長榮航空年報數字來看,2015-2018每年的用人成本是逐年增加的,因此單就勞動成本佔營收比重來比較,是完全失真的數字,如:2018年最大項的燃油成本就增加將近90億,因此才壓縮用人成本的佔比由2017年的16%變爲15%,但2018用人成本的金額,實際上比2017增加了約8億,因此曾記者以此佔比數據質疑長榮航空勞動成本逐年下降,根本完全與事實相悖離,實屬荒謬。

2.曾記者於節目中指控,6月6日桃空職工罷工投票開票前一日,以及6月20日下午突襲式罷工當天放空長榮航空股票的是長榮航空的大股東長榮海運及長榮國際。

經查長榮海運與長榮國際在前述二個日期根本沒有買賣長榮航空的股票,且大股東的交易皆要申報並須在公開資訊觀測站揭露。曾記者爲財經資深媒體人,未經查證就做出此種不實指控,其心可議。

3.曾記者於節目中指稱公司過去三年「解僱300名空服員」。

長榮航空鄭重否認解僱情事,本公司前幾年依機隊及營運規模擴增需求,在2016年大舉招募1,200名空服員,2017年則招募600名,已將人力規劃至2019年,但因近年來空服員離職率偏低,因此2018年未進行招募,年報中2018年空服員人數較2017年減少228人是因爲離職等自然流失之原因。且長榮航空近三年空服員每月平均飛時逐年下降,2016年爲80.3小時,2017年爲74.7小時,2018降至71.5小時,足見空服員飛行勞務提供時數逐年減少。曾記者僅看到2018年之年報數字就指控公司解僱300名空服員,且不論資遣或大量解僱時必須向桃園市政府勞動局通報,曾姓記者在未向主管機關查證之前提下,做出不實言論,以訛傳訛,令人不敢苟同。

4.曾記者所稱長榮航空提早公佈航班取消訊息是施壓空服員,暗指先前王浩宇議員的觀點是對的,纔會優先取消供過於求的臺港航線及成本較高的長程航線,亦即公司遇罷工可能會更賺錢。

事實上,截至目前爲止長榮航空的營收損失已超過26億,且罷工行動發生後,長榮的航班安排皆是以輸運旅客爲最大考量,儘可能維持最大的運能,提早公佈航班取消的訊息是爲了讓旅客可以預先安排行程,並依陸續回來執勤的空服員人數安排加班機,目前運能已回升到七成。此種沒有任何證據的臆測,竟出自一位自稱研究航空產業超過30年的資深媒體人口中,讓人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