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盤心法-逆風未歇,產業靠實力,投資看本質

關鍵還是因爲美國時間21日晚間FOMC會議,雖然如市場預期升息3碼,但是Fed主席鮑爾重申打擊通膨的鷹派立場,宣佈將政策利率的目標區間上調到3.00%至3.25%,且表示今年還有100個~125個基點升息空間,11月再升息3碼機率高,明年政策利率將達到高點4.6%,明年不會降息,升息期間、空間皆大於市場預期,牽動股市投資人的失望賣壓。

同時我們特別留意,鮑爾表示美國住房成本在一段時間內仍將居高不下,因「房價以不可持續的速度上漲,房地產市場上必須經歷一次調整」,呼應到我們先前指出美國30年期固定抵押貸款利率攀升至6.02%,創下2008年以來新高,美國零售消費成長可能已近尾聲,如果房市開始明顯修正,對現在電子消費產業鏈高庫存的情形,可謂雪上又加霜。

股市擔憂邏輯或可簡述爲,升息造成需求減緩,進而庫存堆積,廠商降價求售,影響售價、獲利率、每股盈餘,傷害本益比與股價。這個敘述可反應在近期股市與新聞面,23日電源管理IC供應商矽力-KY股價突然跌停,因市場擔憂TI殺價競爭。

另外同日專業科技報紙頭版標題「臺積電明年再漲有雜音」,指出車用客戶釋出重新議價(降至正常時期價格)風向,市場因而擔心其他大客戶對明年漲價接納的程度。全球總經收縮政策的壓力已在產業端看到影響。

另一方面,我們也理解到三星先前於6月暫停拉貨進行清庫存,已決定於11月重新開始拉貨顯示器相關零組件,這不是壞事,但是拉貨數量,可能僅有原先6月份的一半,且預計明年第一季維持如此,解讀上反應出三星對大環境改善沒有非常樂觀,2023上半年基本上仍是持續庫存調整格局。

彭博系統顯示的臺股獲利成長性,明年約爲負5%,美股爲8%,外媒終於開始討論後者的合理性。臺灣市場有投信界在積極重新定義成長股的價值體系,除了護盤的意涵之外,其實在美國對臺灣產業態度已顯曖昧之際,用本國資金建立本土金融市場價值認知是一件極重要的任務。

投資策略:

我們仍要不厭其煩的提醒,Fed縮表進度呈現上遲滯的狀態,當縮表加速時仍要觀察對股市的影響。9月已如預期多變,但長期仍看好電動車零組件、AMD供應鏈、iPhone、雲端設備等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