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盤心法-指數強勢整理 個股短線分歧

加權指數1121124日線圖

盤勢分析:11月資金面與基本面都出現偏多跡象,熱錢涌入亞洲帶動亞股上漲,本波最弱勢的人民幣在拜習會後強勢反彈,新臺幣更擺脫人民幣拖累強勢上漲,符合大選前新臺幣升值股匯雙漲的經驗法則。

基本面來看,10月外銷訂單年減4.6%,大幅收斂,電子中上游表現佳,資訊通信伺服器及顯示卡接單連續四個月正成長;晶圓代工、晶片接單10月首度轉爲正成長,因爲去年底大陸實施封控,基期偏低,11月外銷將轉正成長。

但行情並非萬里無雲,目前二大利空因素包括:第一、景氣復甦並非全面擴散,部分科技產業、AI、金融與內需景氣復甦;但大陸需求衰退衝擊原物料、全球景氣衰退衝擊航運、政策打壓的營建產業,日圓貶值重創工具機,連晶圓代工也是先進製程需求強勁,但成熟製程明年起供過於求。

另一利空是類股輪動投機風熾熱,11月中旬起一線績優股進入高檔震盪,外資買超超過2,000億元,指數漲勢卻鈍化;短線新進場買盤聚焦在低基期投機股,轉機題材光怪陸離,另外,AI股籌碼凌亂,壓抑股價表現空間。

2024年最大的彩蛋,應該就是科技大廠積極研發自家AI晶片,微軟、OpenAI、特斯拉、Google、亞馬遜與Meta都積極研發自家AI晶片,不讓輝達主宰企業未來生死,如微軟推出Maia晶片由臺積電(2330)5奈米生產;臺廠相關的IP股如世芯-KY、創意、智原,伺服器組裝、機殼、滑軌、浸沒式散熱、HBM3記憶體、特殊機櫃等都受惠。

臺積電客戶訂單增加,5奈米產能利用率高檔,3奈米新營收明年首季淡季不淡,預估產品均價持平,營收挑戰5,700億元,季減僅6%~8%;世芯-KY取得亞馬遜、Meta等ASIC訂單,外資預期明年營收年增逾5成。OpenAI CEO更換事件變化莫測,但此役過後,阿特曼(Altman)的地位如同當年手機世代蘋果的賈伯斯。

投資策略:新臺幣強勢升值與外資涌入互爲因果,熱錢匯入帶動新臺幣匯率強升,外資連續買超推升臺股出現三年來最強走勢,臺灣又具備拜習會後戰爭風險降溫,以及總統大選題材。技術面正乖離過大,獲利賣壓回測,指數短線急漲1,000點,KD已經進入高檔區,短線可能拉回消化獲利賣壓,重要支撐在16,800點(月線)至17,000點(跳空缺口處)。

整理的時間與空間關鍵還是在美國科技股七巨頭的表現,除了微軟市值暴增進逼蘋果外,輝達財測表示本季營收約200億美元附近,長多架構確立,財務長表示對大陸銷售第四季大幅下滑的利空,對股價修正空間很有限。指數短期漲勢趨緩,操作上注意IC設計、AI手機、AI PC、非蘋手機供應鏈、生技、金融、熱錢題材,以及多檔轉機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