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盤心法-指數區間震盪 個股多空分歧

加權指數日線圖

盤勢分析:

指數會受俄烏事件消息面變化而震盪,但個股多空已經出現分歧走勢。2月起因疫苗施打率普及,致死率和重症顯著減少,多國邊界2至3月陸續開放,防疫政策鬆綁,如美國將解除強制口罩政策,英國防疫無力而變成「自然免疫」,染疫後產生抗體威力大於疫苗,歐美開始以「流感化」看待疫情。

亞太地區因觀光需求與經濟考量,泰菲重啓邊境打滿2劑疫苗免隔離入境,澳洲2月21日重啓邊境,馬來西亞與越南預估3月免隔離入境。在與病毒共存和清零政策間,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爲不讓臺灣經濟與其他開放邊境國家相差太多,勢必開放邊境」,首波開放商務客入境,未來入境檢疫天數縮短,陳時中形容這是「時勢所逼」,而時勢就是股市的趨勢。

半導體也出現時勢所逼,英特爾將以60億美元收購以色列高塔半導體,2021年第四季高塔營收是全球晶圓代工第九大,整體12吋約當產能佔全球3%,此舉撼動不了臺積電地位,但二線晶圓廠領域突然多了個大胖子。外媒報導英特爾將把x86架構授權給想客制晶片的客戶,雖然尚未公開形式或收費或客戶門檻,但想取得英特爾x86核心授權,需將晶片交由英特爾代工。

另市場傳臺積電赴美設廠廠房進度受缺工疫情影響而落後,臺積電已特意預留緩衝期預估廠房2024年第一季纔會投產;而英特爾在亞利桑那州聘請15,000名員工,人力資源則是臺積電美國擴廠另一項變數。

2022年全球投資焦點是半導體巨頭與華爾街投行對未來展望分歧,半導體產業全面看好,AMD執行長蘇姿豐表示,晶片短缺問題不太可能2022年結束,上半年供應仍緊張,半導體低庫存反映出市場對半導體需求強勁,許多IC庫存週轉中位數低於5天,關鍵產品庫存週轉天數更短,每個晶片大廠預估皆是需求大於供給求。

但是華爾街投資銀行則持續以2023~2024年半導體景氣到頂反轉爲理由態度偏空,實質原因之一半導體股股價自疫情發生迄今暴漲數倍,聯準會連續升息後,估值最高的半導體與網路股面臨強大修正壓力。

投資策略:

外資對臺積電股價看法中性,代表指數向上空間不大,但伺機進場的資金也非常雄厚,所以預估指數呈現區間震盪。九成以上個股走勢與指數無關,科技股多頭出現在中小型股上,在成長大趨勢下具備創新價值的小公司成爲盤面焦點,主要包括矽晶圓、散熱、車電、伺服器零組件、利基型IC設計、IP、AI、高速傳輸,以及生產與服務自動化族羣等。

由於指數維持高檔震盪但部分個股已領先翻空下跌,建議以1月底封關價位當成重要支撐價位,如果跌破該價位建議反彈換股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