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少宗被爆死訊假新聞 「我活得好好的」

曾少宗(左)和劉倩妏宣傳新戲。(盧禕祺攝)

曾少宗(左起)劉倩妏、李杏單承矩。(盧禕祺攝)

鍾政均(左)和李杏。(盧禕祺攝)

演員羣。(盧禕祺攝)

演員羣。(盧禕祺攝)

曾少宗。(盧禕祺攝)

延續《我們與惡的距離》風潮,公視再推接軌社會題材戲劇,5月4日起每週六晚間9點播出臺灣首部器捐移植協調師職人劇《生死接線員》,持續引領檯劇對議題探討,也讓大衆深刻關注生命議題。

曾少宗、李杏、劉倩妏、單承矩、朱陸豪應採靈鄭平君、鍾政均、導演邱晧洲及王傳宗等今出席記者會故事講生死議題,男主角曾少宗被問到曾在網路上遭誤傳死訊消息,無奈說:「我看完之後哈哈大笑,明明活得好好的啊。」

曾少宗推斷可能是4年前安鈞璨過世,因他同樣身爲「可米小子」成員才被網友誤認,爸媽當時有看到,但他們對於看到這些奇奇怪怪「假新聞」十分淡定。他的愛犬去年中過世,剛好拍《生死》之前,「當時心要裂掉了」,以後都不養貓狗,「心太痛了」。

曾少宗覺得很妙,不是被誤傳死訊就是被認爲是「小白臉」,「其實我一直是黑底,而且我喜歡運動、爬山、划龍舟」。他笑稱,自己在《生死接線員》裡像是「死神」,因劇中有器病人就必須進行手術,開拍前曾和醫療顧問在咖啡廳用iPhone當手術線練習縫合手勢,連搭高鐵也繼續練習。

曾少宗說因爲在醫院待久了,病人以爲他是醫師,都會問要去看哪科。劇中宣揚簽署器官捐贈卡,曾少宗坦言,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他還沒對爸媽開口,打算戲播出時再和爸媽討論。

片中曾少宗角色設定是科幻星戰迷,常以《星艦迷航記》瓦肯人舉手禮跟小病患打招呼;《生死》5月4日首播,這天也是「國際星戰日」,劇組以此爲梗製作預告。

片中邱晧洲設計第一集曾少宗步出醫院急診室,天空飄起雪來的魔幻情景,他表示「從那一刻起,整劇就進入魔幻時刻,直到最後」。曾少宗說「這類有趣的素材都是編、導、演團隊腦力激盪出來,同時也隱含生命跟宇宙循環,和生命延續」。

女主角劉倩妏拍戲當時就簽下捐贈卡,她是馬來西亞人,拍攝時因投入過度,小腹撞到牀欄,意外發生卵巢內出血腹腔裡全是血,在醫院裡動了人生第1場手術,腹部現在留下疤痕。戲殺青後,她一個人去峇里島穿比基尼,「只要敢面對它,就不會執着傷心」。

公視表示,誠如劇中器捐小組辦公室的匾額「死去活來」,這是器捐移植協調師需面臨的戰場;期望透過戲劇《生死接線員》讓社會看見這羣人們在職場上的生與死間穿梭,幫助他人,讓生命得以延續,獲得真正的圓滿。

《生死》兩位導演邱晧洲、王傳宗都入圍過金鐘;系臺灣最大「阿榮片廠」轉投資電影公司「貴金影業」製作首部電視劇集全劇近乎電影規格打造,最高達四部攝影機、6K超高畫質拍攝;攝影指導車亮逸參與電影《小時代》系列;燈光指導蔡禮雄擔綱過《刺客聶隱娘等片製片統籌江烽榮和美術團隊參與過《麻醉風暴》,能完全掌握醫療戲拍攝。

主創團隊導演邱晧洲、王傳宗、曾少宗、演員劉倩妏都曾有重病經歷,也因此對故事核心「生死」特別有感。曾少宗年幼時則因嚴重腹膜炎住院3個多月;劉倩妏則在拍攝期因碰撞導致內出血緊急開刀住院三天,兩人也都在身上留下手術痕跡。邱晧洲則曾因嚴重氣喘被送到醫院,連強效的支氣管擴張劑都吸不進肺,他說「眼前一片黑,我就插管了」,也讓他常有感表示「生死真的就在吸與吐之間」。

爲《生死》接地氣,製作人楊中天表示團隊費近2年時間進行醫院田野調查與攝製。製作人之一許家豪也提到,劇中個案都是醫院的真實案例,經打散、重組後建構出故事的血肉。再經由方文琳吳朋奉林嘉俐、鄭平君、應採靈等戲精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