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帶回2公斤月球樣品 將用於科研、博物館展示及教育

嫦娥五號着陸 。(圖/翻攝自微博)

記者蔡紹堅綜合報導

大陸「嫦娥五號」返回器17日攜帶2公斤月球土壤返回地球,大陸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總指揮吳豔華表示,月球樣品將主要用於三個目的,一是用於科學研究;二是一部分樣品將用於博物館展示和科普教育;三是根據國際合作公約,與世界各國科學家共享。

吳豔華指出,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一是在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準入軌,三是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四是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中國月球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系統

吳豔華提到,後續將依據月球樣品及數據管理辦法,廣泛徵集合作方案,鼓勵國內外更多科學家參與科學研究,力爭獲得更多科學成果

國家航天局新聞發言人許洪亮也說,國家航天局與40多個國家簽訂了140多份合作協議,並且深度參與了18個國際組織的相關工作,「月球樣品是人類共同的財富,我們願意以平等互利、互惠互利的方式跟國際同行開展合作。」

許洪亮提到,科學研究是有規律的,而且中國也按照聯合國有關條約法規,按照有關規定,爲了做好月球樣品的管理工作和數據共享工作,國家航天局將專門印發月球樣品的管理辦法和後續管理政策

許洪亮強調,後續將與相關科技部門,共同向國際同行發出徵集月球樣品分析的相關方案,同時也會組織國內外的相關科學家,對方案進行遴選,開展一些成果的共享,共同研究,包括一些數據開放相關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