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單一、算力不足,香港如何在AIGC競爭中殺出重圍?

人工智能正成爲香港經濟的新引擎。

3月7日,聯想在創新科技大會上披露了其最新的全球首席信息官報告中有關香港的調查結果(簡稱“報告調查”)。95%的受訪香港首席信息官表示,爲人工智能申請的預算達標或超過預期。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被視爲催化劑,56%的受訪者表示,AIGC目前提供的商業價值最大,而傳統或分析式人工智能則有28%。接近十分之九的首席信息官表示招募了能有效拓展人工智能應用的人才。

這是聯想第一次在香港舉行創新科技大會。跟往屆相比,此次展出的產品不僅包括AIPC的Think系列,同時有更多跨行業的AIGC案例,例如可以搬運貨物和爬樓梯的機械狗、實現貨輪自動駕駛的智能航程系統、用於特殊教育的應用行爲分析軟件等。

2024年被視爲AIGC元年。聯想方案服務業務集團首席運營官及戰略總監Linda Yao提出,今年的趨勢是生成式AI社區和AI科技,在推到大衆市場之前,相關公司已經啓動了跨部門、跨領域的生成式AI學習。

聯想集團全球可持續發展服務執行總監Claudia Contreras在會上透露,在香港將和微軟從三方面展開合作,包括跟微軟共同推出帶有Copilot的聯想AIPC產品、部分AI項目會使用Copilot應用,以及提供網絡韌性服務從而保障網絡安全。

過往,香港以國際金融中心的面貌示人。現在,它需要尋找新的增量市場。香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曾形容人工智能爲“一個香港不得不參加的長跑,也是一個不能輸的遊戲”。

人工智能是香港2023年度施政報告確立的三大新型工業發展產業之一,具體措施包括2024年成立數字政策辦公室、推出更多便民利商的數字政府及智慧城市“百項方案”、分階段設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

3月7日,聯想電訊盈科企業方案副首席執行官孫耀達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表示,目前香港的人工智能主要應用於知識型商業領域,包括金融業、通信業和大型運輸業等。

“在金融行業,利用AI進行信用評級和信貸分析比較普遍,此外還能分析人員流動和績效。鐵路領域會利用AI做資產管理,香港有超過100個站點和全長200多公里的鐵路,每段鐵路每天維修需要過千人力。而藉助AI定期排班,每天有不同段鐵路輪流維修,可以大幅減少成本。AI還可以提前偵察列車是否出現問題,收集列車運行時的分貝和振動頻率,後臺通過大量數據可以得出正常情況下的值,如果有異常能快速檢測出來。”孫耀達指。

但不可忽視,這個行業在香港面臨着執行上的鴻溝,“首要也最重要的是IT人才,香港或全球範圍內比較缺乏。其次是數據,使用AI的前提是足夠的數據量,才能支撐分析。在基建方面,香港還有不少很傳統的設備,也會阻礙新技術的落地。”

2023年11月,香港生產力局公佈了一項對216家本土AI企業的調查,有近一半的企業強調公司正面臨算力不足的情況,有44%表示公司難以收集訓練數據。

應用場景偏單一、算力和數據不足,如何擴大規模和證明投資回報率,是香港亟需破解的難題。

2月28日,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最新的財政預算案,表示將撥款30億元推行爲期三年的人工智能資助計劃,資助本地大學、研發機構及企業等運用算力;加強算力中心的網絡安全和數據保護。

孫耀達曾參與了沙特阿拉伯新未來城NEOM的建造。他認爲,對比香港目前正在推進的智慧城市,後者面臨更高的門檻:“NEOM是從零開始,前期策劃、規範實施更靈活,試驗性質更強。香港是一個人口和建築密集的成熟城市,部分不適合搭載新技術的陳舊設施也不能直接拆除,需要在這個基礎上建構人工智能結合實際生活的框架。”

聯想電訊盈科也在大灣區內探索智慧城市的落地,爲一家軌道交通公司打造數據管理平臺,以及爲一家電信公司打造人力資源和智慧運營平臺。公司在廣州和深圳各有一個開發中心,“程序軟件、數據分析等工作會交由廣州深圳,這也彌補了香港IT人才比較欠缺的劣勢。”孫耀達說。

如何安全利用數據是另一個關鍵命題。報告調查顯示,行業主要障礙包括安全性、上市速度和隱形或無意識的對人工智能的偏見。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首席信息官認爲,企業的IT運營或道德規範適合人工智能應用;在企業領導層層面,只有35%的首席信息官表示領導層對人工智能和相關技術有很強的認識。

孫耀達認爲,需要搭建中央的管制系統和監管委員會,由不同持份者構成,擔任監管AI使用方法的職能,避免算法產生偏見,“在保護隱私上,可以讓區塊鏈發揮作用。例如NEOM,我們在區塊鏈上打造了一個層,跟當地法律結合,對數據進行中心化。未來可能出現這種情況——我是星巴克的會員,到店時咖啡已經做好了,當然,前提是我允許把數據給星巴克,且確保不會泄露給第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