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之城》:從“小城”讀懂“大城”

自始至終,《城中之城》談論的就是兩個字——規則。無論是銀行副行長趙輝與審計負責人苗徹之間情與法的較量,還是銀行新人陶無忌與女友田曉慧因爲人生選擇的差異而產生的裂痕,都源於對規則的不同理解。而小城(金融城)裡跌宕起伏的人物命運、縱橫交織的複雜故事,也濃縮了一座大城(上海)的歷史與傳奇。

《城中之城》海報

“小城”故事,“大城”個性與品格的隱喻

白襯衫(職場的規則與底線)是貫穿整部劇的意象。戴行去世後,歐陽老師告誡四位學生趙輝、苗徹、蘇見仁、謝致遠:儘管進入職場之後再怎麼小心,白襯衫也免不了會染上塵埃,但平時還是要多洗一洗、曬一曬,愛惜身上的這件白襯衫。

對此,四人的理解和看法顯然並不一致。在苗徹看來,白襯衫就該一塵不染,不管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可以逾越規則的紅線一步。而在蘇見仁、謝致遠眼裡,老師的話雖然正確,但根本無法付諸實踐。蘇見仁就對趙輝直言,如果死守規則,“那乾脆什麼事情都不要做好了”。

於是,本劇的核心要義就在於,趙輝該怎麼選?劇集開場,趙輝苦苦規勸恩師戴行不要冒險,與信託機構的老總謝致遠保持距離,即使女兒眼疾迫切需要接受治療也不願意接受“大哥”吳顯龍的資助,可謂“刀槍不入”。

趙輝(於和偉 飾)

然而業務能力、工作成績突出的趙輝因爲“不講人情”未能晉升並且受到排擠之後,劇情急轉直下。他設下局中局,直接把蘇見仁淘汰出局,也漸漸捲入了吳顯龍和謝致遠等人編織的利益漩渦之中。那件漸漸變灰、變黃的白襯衫,到底會不會變黑,這無疑是所有觀衆最關心的問題。

陶無忌(白宇帆 飾)

與趙輝形成對照的是職場新人陶無忌。正如戴行所言,他有理想,有能力,也有衝勁,就像當年的趙輝。他堅信,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在大城市裡闖出一片天。可是,他的女友田曉慧卻已經在不知不覺間落入了表姐沈婧和謝致遠聯手炮製的慾望圈套,越陷越深的她註定會和陶無忌的理想信念產生不可調和的衝突,他們會何去何從,同樣吊起了廣大觀衆的胃口。

田曉慧(夏夢 飾)落入沈婧(楊子姍 飾)圈套

劇情發展到這裡,“城中之城”中隱含的時代輪廓已經越來越清晰了:當趙輝等人代表的金融資本遇到吳顯龍代表的地產資本,一個深不見底的暴利誘惑就張開了它的血盆大口。劇中的每一個人,都將在人性的幽微和灰暗之處,接受最直接也最殘酷的考驗。

但是,我們又不能把本劇的主旨簡單地歸納爲銀行人能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守住初心和信念,因爲,“小城”故事裡隱喻的正是“大城”的個性與品格。

戴行與趙輝力推的陽光計劃爲何會遭遇重重阻力?國家要扶持小微企業,尤其是有發展潛力的科創企業,就好像陶無忌看好的衡慧公司。但從銀行的角度來說,貸款給這些小微企業有風險,不如和大企業進行合作,蘇見仁等保守派因爲路徑依賴,就對陽光計劃處處形成掣肘。

於是,這裡就出現了對規則的兩種不同理解。一種是墨守成規、循規蹈矩,只求自身萬無一失;一種是在不違規不違法的前提下,積極尋求突破和創新,不斷擁抱各種可能性。

銀行人能否守住初心和信念

顯而易見的是,第二種做法要困難得多。但是爲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大局,更爲了銀行人肩負的一份責任,總需要有人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戴行一生恪盡職守、殫精竭慮,卻爲了扶持民營企業而兵行險着。他說,這是銀行人的“九正一邪”,需要指出的是,這“一邪”絕不是遊走在法律法規紅線的意思,而是不計個人的榮辱得失,積極進行探索的勇氣。

“小城”故事,“大城”歷史的縮影

行文至此,本劇更深層次的主題也就呼之欲出了——展現創新與規則之間、正義與人性之間的張力,纔是創作者真正關注的問題。趙輝能不能在守住本心的前提下,繼續帶領銀行積極推動陽光計劃,爲社會造福?年輕的陶無忌經歷風雨和挫折後,又能不能和他尊敬的前輩一樣,成爲值得信賴的新一代銀行人?

趙輝教導陶無忌

可見,“小城”故事何嘗不是“大城”歷史的縮影?一方面,上海和上海市民向來最有規則意識,這是衆所周知的事實;但另一方面,上海也不會被既有規則束縛住手腳,始終以排頭兵的姿態和先行者的擔當,擔當着高水平改革開放的開路先鋒。

趙輝教導陶無忌,不僅要成爲金融行業的專家,還要成爲產業專家,要去了解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新興業態的知識。這其中的深意是明顯的:作爲全國經濟龍頭的上海,絕不會滿足現狀,而是要刀刃向內,通過一系列制度創新,不斷提升營商環境,爲企業發展提供更高效的服務。也因此,上海必須動態掌握科技和產業發展態勢,及時主動搶抓佈局,走在全國產業發展的前頭。

這條道路必然是不平坦的。如果說趙輝的處境可以說是危機四伏——金融資本謝致遠和房地產資本吳顯龍無所不用其極,正在想盡辦法“圍獵”他,拖他下水;那麼陶無忌面對的困惑則更讓人感同身受——作爲艱難在上海打拼的滬漂年輕人,他要買房置業,也要顧及女友田曉慧的物質需求,在現實和理想之間,他到底該怎麼選?

陶無忌與田曉慧作爲滬漂打工人何去何從

不過,其實問題的答案並不複雜,本劇早就藉由苗徹之口回答了所有觀衆。當趙輝因爲戴行的悲劇而苦惱不已時,苗徹一針見血地指出,既要堅守規則,也要實現創新,當然“不容易”,但如果這事很容易,“還需要我們銀行人幹什麼呢?”

上海人最講文明,最講規則,但上海人也最懂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的重要意義。識陌路,探新途,凡事都先行先試,奮勇向前,這是上海面對未知的勇氣,更是上海從未改變的內在驅動力。“小城”裡的趙輝和陶無忌們,將接受時代的洗禮,也將用自己的行動創造新奇蹟,爲“大城”書寫新傳奇——既然選擇了挑戰與改變,上海就會義無反顧地選擇風雨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