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電7,000 億商機 德商wpd大贏家

開發臺灣離岸風電團隊出線

離岸風電遴選結果昨(30)日揭曉,總計7大開發團隊、10風場出線,總量由3.5GW加碼至3.8GW,總投資額新臺幣7千億元。遴選重頭戲,2021年至2025年併網量總計3,098MW,最大贏家德商達德能源(wpd)。

另,沃旭能源(rsted)、丹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中鋼、臺電、海龍也取得入場券

至於2020年738MW併網量則由上緯、wpd兩家開發商獲得,分別有378MW、360MW,開發商不需要有國產化承諾。

經濟部離岸風電推動分成「示範風場、潛力風場、區塊開發」三階段,正在進行的潛力風場又分成「先遴選、後競價方式進行,昨經濟部公佈遴選結果。

本次遴選,德商wpd成爲最大贏家,約獲得總量的三分之一,累計1,058MW核配量;離岸風電龍頭沃旭則是排行第二,獲得900MW核配量;排名第三的是CIP獲得600MW,其餘開發商中,臺電、中鋼和海龍各自獲得300MW。

遴選委員之一、經濟部政務次長龔明鑫認爲,2021年至2025年併網評選重點在於與本土企業合作情況,合作越緊密越容易獲得高分

讓人意外的是,本土離岸風電一哥上緯雖然在2020年併網遴選排名首位,其海能風場獲得378MW核配量,但申請2021年至2025年開發的海鼎3座風場全數落榜,反而是由臺電、中鋼兩家黑馬脫穎而出。

能源局長全能表示,臺電雖無離岸風場開發經驗,但過往傳統火力電廠興建過程中累計豐富海事工程經驗,像是海底纜線鋪設布建海管等,是獲遴選委員青睞主因

至於力麗集團海峽風場和亞泥風風場則未獲青睞,成爲唯二兩家未獲選的開發商。林全能指出,各風場總分都在60分以上,未獲選的開發商,以及各開發商未獲選的風場仍可參與下階段的競標制。

剩餘競標制配額近1.7GW,採價低者勝出,預計6月底公佈結果。目前沃旭、上緯、力麗都表態會參加競標制;臺電、海龍、CIP則表示還在評估中。

林全能指出,待遴選制、競標制結果都敲定後,預計7月與各開發商簽署行政契約。開發商之後仍須取得電業籌設取可、施工許可,開發過程中會隨時管控,必要時競標制配額也可遞補。

(相關新聞見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