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海鮮讓膽固醇過高?營養師揭這樣吃就不怕

專家指出飽和脂肪酸纔是影響血液膽固醇量的最大因素。(圖/達志影像)

多數民衆愛吃海鮮又怕膽固醇太高。營養師林世航表示,依國健署飲食指南推薦,魚類海鮮類蛋白質來源第二優先順位,只要在蝦蟹食用前先去掉膽固醇較高的頭部及卵黃,就能避免膽固醇過高問題,而吃進去的「飽和脂肪酸」纔是影響血液中膽固醇量的最大因素,遵循「豆魚蛋肉一掌心」口訣,並多攝取蔬菜水溶性膳食纖維,能有效控制血膽固醇濃度

林世航在國健署臉書發文指出,其實人體內膽固醇約有70-80%是內生性膽固醇,是肝臟小腸細胞合成,剩餘20-30%纔是來自於飲食中,其中最主要引起膽固醇的是「飽和脂肪酸」,如五花肉培根奶精、烹調用豬油等,國健署最新版的每日飲食指南中,也將蛋白質食物來源的順序調整豆類最優先,其次是魚、蛋,最後纔是肉類,遵循「豆魚蛋肉一掌心」口訣,適量吃海鮮與雞蛋並沒有問題。

除挑選較少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外,想降低膽固醇,林世航建議,可多攝取蔬菜,因蔬菜富含的膳食纖維能促進體內膽固醇代謝,另外,瓜果類、蕈菇類蔬菜含水溶性膳食纖維,會進一步減少肝臟自行產生的膽固醇,幫助控制血膽固醇濃度。

他最後也提醒,避免食用含糖飲料甜點等食物,因過多的添加糖會提高血脂異常,使總膽固醇上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