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刀破IS包圍 空降特勤曾17分斃5恐怖匪「完美救19人質」

二戰時期的空降特勤隊在北非執行任務。(圖/Imperial War Museums)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英國「空降特勤隊」(SAS)在伊拉克子彈耗盡,用刺刀突破IS聖戰士包圍的事件近期受到大量關注,也令許多人對這支特種部隊感到非常好奇。追溯空降特勤隊的歷史可發現,他早在二戰初期便已成立,是最老的特種部隊,且在80年代的伊朗使館人質事件、福克蘭戰爭中都有亮眼表現,也影響他國特種部隊的成立。

「空降特勤隊」隸屬英國陸軍草創於1941年,原本只是一批被派遣到北非執行敵後突襲的小型部隊,使用的名稱是「L小隊」,人數也不到100人,且第一次出空降任務就踢到鐵板,有3分之1的士兵德軍俘虜和殺害。

▼空降特勤隊的象徵標誌勇者必勝」。(圖/SAS)

雖然第一次任務被沙漠天氣弄得灰頭土臉,但第二次任務卻取得重大成功,L小隊在「長距離沙漠羣」(LRDG,另一支特種部隊,專門在沙漠中執行偵查及突襲)的協助下襲擊了利比亞3個機場,摧毀60多架飛機。由於第二次任務的成功,隔年L小隊便大舉擴編,人數增加到近400名,且改名爲「第一空降特勤團」(1st SAS),並接連在義大利西西里愛琴海諸島、法國、荷蘭比利時執行任務。

二戰結束後,由於沒有進一步需求,「第一空降特勤團」曾在1945年被解散,但1947年又再次被成立,成爲英國軍方一支穩定的滲透突襲隊,並迅速前往馬來西亞投入殲滅馬共(馬來西亞人民解放軍)的行動

▼空降特勤對在柴契爾夫人任內表現亮眼。(圖/路透社

但真正讓「空降特勤隊」受到全球關注還是1980年4月至5月的「伊朗大使館人質事件」(Iranian Embassy siege),當時有6名「伊朗阿拉伯斯坦解放民主革命陣線」的恐怖分子攻佔英國倫敦的伊朗大使館,挾持26人,包括使館人員遊客,及一名警官,並要脅英國釋放阿拉伯囚犯

英國政府獲報以後,直接拒絕恐怖分子的要求,並馬上派人包圍使館,接着才又慢慢和對方談判,讓恐怖份子釋放了5名人質。不過事情卻在第6天(5月5日)發生變化,由於提出的條件都不被接受,恐怖分子當晚殺死了1名人質,並將屍體拋出使館。

殺害人質的舉動並沒有令英國政府屈服,在當時的首相「鐵娘子」柴契爾夫人的同意下,軍方下令空降特勤隊突圍,特種士兵從屋頂垂降,破窗進入大使館,在17分鐘內擊斃5名恐怖份子,並救出剩下的19名人質,在全球媒體的關注下完成了一場幾乎完美的救援秀。(注:SAS事後曾一度因殺害恐怖份子被質詢,最後被證明沒有過當。)

▼救出人質以後,各大媒體都以頭版報導。(圖/達志美聯社

兩年後,英國和阿根廷爲爭奪「福克蘭羣島」開戰,柴契爾夫人再次同意軍方動用「空降特勤隊」,由他們協助皇家海軍,拿下島上的要塞,並突襲敵方基地,摧毀多架戰機,證明他們在戰爭中的表現和反恐同樣優秀。

「空降特勤隊」也影響後來許多國家特種部隊的設立,其中最爲知名的便是美國陸軍的「三角洲部隊」(1st SFOD-D),另外還有澳大利亞陸軍的空降特勤隊、紐西蘭的空降特勤隊等。

▼空降特勤隊突襲大使館的錄影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