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親共到反共的曾永賢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總統資政曾永賢先生去年底故世國史館最近重新出版他的訪談回憶錄《從左到右六十年》,雖然是舊書新發,讀後仍令人感慨不已。

曾永賢是苗栗客家人,出生於戰前日本統治時代,15歲隻身赴日留學,受到左傾二哥永安影響,加入日本共產黨。戰後曾永安前往大陸,投入紅色中國,曾永賢本來也要去,因故未能成行。後來他返回臺灣因緣際會結識謝雪紅,並加入中共臺灣省工作委員會,正式入黨。二二八事件爆發後,他參加二七部隊,在烏牛欄之役與國軍對抗,失敗逃回故鄉苗栗,領導重整後的臺共組織,於1952年4月被捕。

催生此書的已故國史館前館長張炎憲,在序文中以「4次人生轉折」,歸結曾永賢的一生,每次轉折都充滿傳奇性戲劇性張力十足。曾永賢自述青年時代加入日共青年團,返臺後參加中共地下黨活動,乃至投身軍事對抗,「都是主動的、毫無顧慮的,也是順理成章的」,當時共產主義世界潮流,也是追求正義化身。張炎憲解讀他人生前兩次的轉折,反映的正是弱小民族追求獨立自主的時代思潮

被捕後,曾永賢在調查局關押1年多,成爲「自新人員」,留在調查局第二處工作,直到1990年退休,前後37年都在同一個單位。沒想到他退休後,竟迎來人生的第4次轉折,受李登輝總統重用,負責國統會的籌備、中國政策研究,及對日本的外交工作。那十幾年在總統府的工作,對曾永賢來說簡直就像好萊塢電影神鬼交鋒》的翻版,只不過主角從那位詐欺犯後來爲FBI支票防僞專家,變成由親共到反共的曾永賢。

晚年這段不凡經歷,成爲曾永賢最爲人樂道的人生篇章。然而閱讀這本書最讓我內心觸動的,卻是他成爲「自新人員」後的適應過程,以及如何「從左到右」的心境轉折。曾永賢回憶在調查局的30多年,表面看起來平順,其實是一條艱辛的路。因爲調查局對「自新人員」歧視、不信任,只准他做匪情研究,不能接觸情報業務。所幸生性淡泊,把這樣的處遇當作修行,這才適應下來。

信仰轉變的挑戰更大,不只是政治立場的調整,還有人生價值的失落。他承認自己確實有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心中總是有一點不能諒解自己的心情存在。多虧自新後留在匪情研究的崗位上,使他的掙扎時間縮短不少。其中幫助他突破內心世界影響最大的一件事,就是1953年史達林死後不到半年,蘇聯特務頭子貝利亞遭到整肅,讓他很快認清共黨真面目領悟到拋棄共產黨並不是「離經叛道」,而是真正迴歸正道,心中的枷鎖才完全解開。

有意思的是,曾永賢之成爲調查局「自新人員」,乃是蔣經國下的命令;進入總統府工作,則是李登輝的緣故。衆所皆知,蔣和李都曾是共產黨員,都有過從親共到反共的經歷,某種程度上可算是「自新」的一員。這讓曾永賢「從左到又右」60年的人生轉折,更添了時代的傳奇色彩。(作者爲信民兩岸研究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