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F中華徵信所:臺灣出口轉型有三大問題

臺灣出口表現在新冠疫情期間讓全球刮目相看,CRIF中華徵信所今(23)日表示,今年上半年應該還會續創佳績,不過在樂觀看待出口暢旺的同時,更應該從長期角度,探討臺灣出口轉型的三個關鍵問題

CRIF中華徵信所研究團隊指出,臺灣出口的三個關鍵問題包括:1、出口結構問題,2、出口產品集中性問題,3、出口過度倚賴中國大陸

在臺灣出口結構問題方面,該團隊分析,2002年臺灣中間產品的出口佔比爲66%,並逐漸遞增到2008年的79%,近10年來則沒有太大變化,2020年中間產品的佔比仍高達77.1%之多。相對上,高附加價值資本財項目,2002年的出口佔比僅16.9%,且還出現逐年下降至2009年的10.6%,2020年佔比也只有13.4%,「很明顯的,臺灣出口貿易結構,近20年來呈現出口占比不斷往中間產品靠攏」,進而擠壓資本財與消費品的出口佔比持續下降,「臺灣的出口轉型,基本上是失敗的!」

臺灣出口結構呈現中間產品的高佔比,CRIF中華徵信所指出,問題源自出口產品高度集中舉例說,2002年電子零組件加上資通訊產品合計出口佔比達40.21%,爲臺灣出口主力產品,但同時基本金屬及其製品紡織品機械橡膠塑膠等項目的出口佔比均衡;及至2020年,僅電子零組件出口佔比就暴增到39.27%,合計資通與視聽產品出口佔總出口逾半,高達53.51%,「單一大類產品出口興衰,幾乎決定了當年的出口成長與否!」。更糟的是,臺灣產業如此不均衡發展,由來已久、且沒有辦去找到解決之道。

第三個問題:出口過度倚賴中國大陸,該團隊指出,兩岸經貿的黏着度一直很高,臺灣對中國大陸(含香港)的出口佔比,長期在30%以上,2018美中貿易戰之後並沒有因而降低,甚至在新冠疫情爆發以來,2020年臺灣對中國大陸出口比重進一步創下43.9%的歷史新高。即使臺灣一直希望減少對中國大陸的倚賴,在經貿關係上脫鉤,實際上現階段是非常困難實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