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評石黑一雄:小說有「特別坦誠和溫柔的特質」

▲石黑一雄獲頒諾貝爾文學獎後,媒體蜂涌到他家裡採訪他。(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2017年10月5日下午1點,瑞典文學院常任秘書薩拉•達尼烏斯宣佈,獲得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桂冠的是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頒獎給他的原因是,他的小說「有強烈的情感力量,挖掘了人類與世界虛幻聯繫下的黑洞」。

石黑一雄接受BBC的採訪時表示,獲獎「是被嚇到的驚喜」。他說,諾獎委員會目前還沒有聯繫他,還不知道獲獎消息是不是真的。若真的獲獎,「那將是榮幸, 這意味着我走在之前偉大的作家身後,對我來說是巨大的肯定。」

石黑一雄1954年11月8日生於日本長崎。1960年隨家人移民英國,先後畢業於肯特大學東安利亞大學,1982年取得英國國籍

他的小說幾乎每一本都獲得提名或得獎。28歲那年即享譽世界文壇。主要作品有《羣山淡景》、《浮世畫家》、《長日將盡》、《別讓我走》、《我輩孤雛》等。

1989年他以《長日將盡》獲英國「布克獎」。後來又獲「大英帝國勳章」、「法國藝術及文學騎士勳章」等多項獎譽,他跟魯西迪、奈波爾被稱爲「英國文壇移民三雄」。

村上春樹曾評價石黑一雄的小說「有一種特別坦誠和溫柔的品質,既親切又自然」。石黑一雄的作品在日本很受歡迎,但並非因爲他的日裔身份。村上認爲,石黑小說中的背景可以置換:「地點可以在任何地方,人物可以是任何人,時間可以是任何時間。」

一般人對石黑最熟悉的作品應該是1989年的長篇小說《長日將盡》,1993年被拍成同名電影。由《窗外藍天名導詹姆斯艾佛瑞(James Ivory) 掌鏡安東尼霍普金斯艾瑪湯普森主演。該片獲奧斯卡8項提名。

跟其他少數族裔作家不同,儘管擁有日本和英國雙重文化背景,石黑一雄從不炒作亞裔族羣認同問題,而是以一名「國際主義作家」自勉。 他在英國長大,受到英國文化和傳統的強烈薰陶,因此漸漸把自己當成是一個道地英國人、。以及「年輕一代作家」的一分子。

大英帝國的衰落以及世界文學寫作焦點的轉移,曾讓石黑一雄陷入了深沉的自卑。不過,讓他陷入邊緣化文化身份困境的核心要素並不是其所處的社會背景以及文學背景的「自卑情結」,而是他的個人背景:「無根情結」。這種根深蒂固的無歸屬感,影響着石黑一雄的語言:從表面看上去,他的文字平淡無奇。實際上「於無聲處見驚雷」,很多的情感,被刻意地壓制,被刻意地掩飾。

作爲一名小說家,石黑一雄認爲他應該創造一個自己的世界,而不僅僅是複製現實世界。他只是在利用英國曆史或日本歷史背景襯托他想表達一些縈繞在他自己內心的想法。 石黑一雄把自己的小說創作視爲一種國際文化的傳播載具,他致力於創作一種能夠把各種民族和文化背景融合一起的「國際文學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