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14億人吃 養豬爲何慘賠?謝金河曝致命原因 突點名臺灣這老闆

大陸養豬產業,面臨殺價競爭,幾乎變成殺戮戰場。(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大陸擁有14億人口,內需市場相當龐大,但並非每個產業、每家公司都能賺錢。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由於大陸缺乏資本市場的退出機制,很可能殺到每一家都賠錢,今年的養豬產業幾乎變成殺戮戰場,臺灣穩懋半導體董座陳進財也在大陸養豬,經過這一輪殺價,不知是否受影響。

謝金河在臉書發文指出,大陸有14億人,這麼龎大的市場,理論上,每一家都會賺錢纔對;但是在中國,因爲缺乏資本市場的退出機制,任何再大的產業,也很可能殺到每一家都賠錢,今年中國的養豬產業幾乎變成殺戮戰場。

他點名中國前三大豬企,包括牧原、新希望、溫氏股份前三季都虧損,其中,牧原虧18.18億人民幣,新希望虧38.62億人民幣,溫氏股份虧44.94億人民幣,三大豬企虧101.74億人民幣,合計負債超過2700億人民幣(約臺幣1.16兆元)。牧原去年出產4026萬隻生豬,是中國最績優的豬企,但仍然不敵價格殺戮,營運出現虧損,股價下跌。

而中國二線的養豬企業經營更加困難,像天邦食品前三季虧損15.65億人民幣,股價從31跌到3.38元人民幣,江西正邦去年虧損57.7億,今年前三季再虧28.8億人民幣,兩年虧損百億人民幣,已經掛上ST,成爲艱困企業。福建的傲農生物,前三季虧損12.9億人民幣,股價從28.38跌到5.81元人民幣。

謝金河分析,在資本主義社會,當供給過剩時,生產商會減量拉昇價格,但在中國投入者衆,市場出現殺戮,沒有人要減產,於是市場陷入殺價的死亡螺旋,從市場老大殺到二、三線的企業,大家都虧損,幾乎無一倖免。

謝金河說,這些年,中國的養豬企業規模愈來愈大,最近新聞報導,一幢26層現代化大樓,外觀像iPhone生產線,其實是用最現代化科技在飬豬,他也想起,臺灣穩懋半導體董座陳進財也熱中在中國養豬,經過這一輪殺價,不知道他有沒有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