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人看臺灣》一個泉州人的臺灣印象(現在篇)

臺灣的警察都很友善很有耐心。(翻攝屏東縣政府警察局官網

直到2017年暑假,剛好有個機會到臺灣大學做交流,終於實現了踏上臺灣這塊土地,我自己一直覺得,電視看到的跟實際的感受還是不一樣的。我想真正感受一下臺灣跟我在電視上看到的是否是一樣的。

現在說說在臺灣期間的感受,從桃園機場臺北,走高速,路程大約是泉州廈門距離,到臺北的大安森林附近的住的地方,在臺灣的這段期間,感覺臺灣的市容環境比泉州乾淨些。

在來之前從銀行換了幾千臺幣,發現臺灣不兼容大陸電子支付,但有Visa的銀行卡可以使用,但因不是每家小店都可以銀行卡支付,現金還是更方便,因此想了個辦法,就是將自己支付寶轉賬到銀行卡,然後到7-11的ATM取款,這樣感覺還是挺方便(至於手續費,就沒想那麼多)。

臺灣這邊的飲食口味跟泉州比較相似,但種類會比泉州多,畢竟匯聚着以前各省老兵帶來的各種美食。

在出行方面,在來之前,來過臺灣的朋友告知我儘量搭大衆運輸工具,說臺北的出租車很貴,由於時間趕的原因,第一次選擇出租車,發現起步價是80臺幣,每500米累加10元(大陸是前3公里10元人民幣,每1公里累加1元人民幣),但發現臺北不是很大,要去的地方想西門町、中正紀念堂基本距離都不遠,因此基本都選擇搭出租車會更方便。

開出租車的司機大哥基本年級都比較大,人都比較友善,但知道你是從大陸來的,會有幾種反應可以感受的出來,如果過去有去過大陸的,對你會很親切,知道你會講閩南語,有些會願意用閩南語和你溝通;如果是自己比較常去日本,或者比較喜歡日本的,態度相較就比較一般,保持基本禮儀。

因某些原因,在臺北有到派出所報過案,發現臺灣的警察都很友善很有耐心,不會因爲你從哪裡來,對於人生地不熟的人都會耐心的給予幫助,臺灣的基層警察真是什麼大小事情都做,真的是一類挺盡責、友善的人。

這裡有些讓我挺納悶的,不知臺灣的人民是怎麼想的,從媒體知道臺灣政府砍了軍公教的退休金,我自己覺得,這個是一個誠信的問題,既然我年輕的時候加入這個職業,政府給我退休的承諾,但現在卻違背了這個承諾。在大陸的做法,會有一個「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的規則,就是按某一個年齡段,在這個年齡段之前的人按原先政府承諾的規則執行,年齡後的人按新規則執行。我一直覺得警察、軍人這些職業危險性至少比其他一些行業高,提高現職人員的薪水也無可厚非,而且大家都會老去,這些退休人員也是很多臺灣民衆家庭裡面的父親,爲什麼大家會覺得他們是「米蟲」,況且他們也付出青春和汗水,而且這部分人所佔比例應該不會多吧,有致於引起社會的不滿嗎?

來臺灣之後還有一個有趣的事情就是知道臺灣的電視臺播放有一種電視類型叫做政論節目,一般是邀請不同政黨的人針對一些議題進行討論。剛開始覺得這種節目類型挺好的,大家可以對事情進行辯論,所謂真相越辯越明,但慢慢發現,不同的電視臺立場不同,討論的議題也有傾向性,有些電視臺請來的人,有些名嘴讓人感覺他們都是無所不能,什麼都能聊,上知外太空間,下知各行各業,知道的能聊,不知道的也能聊,對的能聊,錯的也能聊,實在是佩服。仔細想想,畢竟不同政黨、不同理念的人,爲自己辯護,那也就無可厚非了,但有些名嘴或者政治人物對大陸很不友善,每次在節目上都把大陸講得很極權、很不堪。

我只想說,其實不管什麼體制,都有其兩面性,有好的一面也有其不好的一面,依我個人的經驗,從2006年剛畢業一個月工資千把人民幣左右,到2017年一個月漲了七八倍(含五險一金),買了房、買了車,生活還是有很大的改善的,網路感覺也還是比較自由的,當然沒有臺灣自由,但有時候自由國度,天天要比對是不是假新聞,其實也挺累人的。在大陸,水電、網路寬頻電話費停車費、叫車、外賣等各種費用均可以通過手機完成,還是挺方便的。

根據統計,臺灣還是閩南人客家人居多,上幾代從福建移民過去。這裡想說說泉州廈門跟臺北比較這件事情,事情起因是陳輝文兄電臺節目,有來過泉州廈門的人call in反映說泉州廈門比臺北好,畢竟廈門在大陸是二線城市,泉州算三四線城市,讓揮文兄很驚訝,之後上熱搜。後續有陸陸續續聽他的節目,有些住在廈門的大陸其他省分的人call in跟揮文兄暢聊,但感覺還有些不太完善的地方。

這裡倒是很想解答揮文兄如果要推薦泉州廈門有哪些可以玩的地方。廈門有點像臺北,泉州則像臺南。在大陸使用電子支付會比使用現金更方便些。由於廈門是經濟特區,城市建設和市容會更現代會,島上鼓浪嶼步行街南普陀、廈門大學、廈門園博苑等,島上有機場、地鐵、動車、公交、滴滴等交通設施完善,來個環島也是一項不錯的選擇,廈門的夜景也挺不錯。

由於明清時代就有泉州府,因此泉州更像一座古城,來泉州首先可以到老城區走走,老城區有開元寺、西街、清真寺、關帝廟、承天寺、釋雅山公園、南少林古船博物館、伊斯蘭聖墓、清源山、中山街、天后宮等。這些景點彼此不遠,建議租一輛Ubike,體驗閩南的建築風格和生活習慣,在大泉州還有南武當明教草菴寺)、九日山、清水巖、龍山寺洛陽橋五里橋、崇武古城、五店市、戴雲山等等,泉州基本每個村都有自己的寺廟,寺廟的密度不會比臺灣少,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等都能和諧共存,有着鄭成功、施琅、施世綸等兩岸熟悉的歷史人物,相對廈門來說泉州比較有歷史韻味。

在2020年的疫情,臺灣對大陸在臺讀書的陸生、「小明」等十分不友善,我只想說其實兩岸還是應該多交流,纔會有真正的體會和感受,或許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敵意,這個是單純從媒體還是未必能獲得正確的信息。(黃耀裔/福建省泉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