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通過《反電信網路詐騙法》 加強懲戒

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2日通過《反電信網路詐騙法》,共七章50條,將加大懲戒力度。(中新社)

正當近期頻頻傳出有華人遭誘騙至柬埔寨進行電信網路詐騙之際,大陸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六次會議昨表決通過《反電信網路詐騙法》,將於今年12月1日實施。該法將加大對電信網路詐騙違法犯罪人員懲戒力度,未來即使在大陸境外實施電信網路詐騙,若造成大陸國家或公民利益損害,也可依法處理和追究其刑民事責任。

新華社報導,《反電信網路詐騙法》共7章50條,包括總則、電信治理、金融治理、網路治理、綜合措施、法律責任、附則等,全鏈條防範治理電信網路詐騙,爲反電信網路詐騙工作提供有力法律支撐。

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發言人楊合慶之前表明,此次《反電信網路詐騙法》審議意見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建議加大對電信網路詐騙違法犯罪人員的懲戒力度。二是加強追贓挽損工作,建立電信網路詐騙受害者羣體的幫扶救助制度和措施,儘量爲受害者多挽回財產損失。三是充實完善宣傳教育防範方面的規定,提高公衆的防範意識和能力等規定。

而最值得關注的是,增加規定對從事電信網路詐騙犯罪及關聯犯罪的人員,可以按照大陸有關規定記入信用紀錄,並採取相應懲戒措施;進一步加大對尚不構成犯罪人員行政處罰力度;進一步明確電信網路詐騙分子除依法承擔刑事責任、行政責任以外,造成他人損害的,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此外,根據《反電信網路詐騙法》,除將打擊大陸境內的電信網路詐騙活動外,大陸公民在境外實施的電信網路詐騙活動,也適用該法。境外的組織、個人針對大陸境內實施電信網路詐騙活動,損害大陸國家或者公民利益的,可依照該法有關規定處理和追究責任。

事實上,近年電信網路詐騙猖獗,不少大陸人深受其害。大陸國家反詐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在2021年電信網路詐騙受害者中,18歲至35歲佔比65.5%;36歲至59歲佔比31.3%;由於年輕人使用網路時間長,留下個資多,更容易遭犯罪分子盯上。

此外,大陸公安機關發現,詐騙類型超過50種,其中網路刷單返利、虛假投資理財、虛假網路貸款、冒充客服、冒充公檢法是5種主要的詐騙類型。

大陸《工人日報》揭露一案例,今年8月瀋陽某中學教師小宜接到自稱公安局員警打來電話,稱她有非法出境紀錄,需要配合公安機關調查。這位老師便按要求下載視訊會議軟體。連線後,一個身着「制服」的「員警」出現在畫面裡。爲自證清白,她輸入銀行帳戶、密碼等個人帳戶資訊,最終遭詐騙7萬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