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憲改發展的未來與期待

劉性仁

習李上臺後,大陸對於憲政的討論又再度熱議起來,產生爭辯本身就是一件好事,使各方都能夠陳述觀點。道理更爲突出,更能清晰大陸未來憲政發展道路軌跡;一直以來,大陸對於憲改的爭論從未停歇,由於帶有相當的敏感性爭議性,因此許多問題並未充分討論,然而大陸社會對於憲政的爭辯,足以顯示大陸的憲政發展正在進步當中,能夠充分討論就是一項喜事。

其他國家憲改例證經驗,在民主轉型的過程中,往往改變或調整國家的憲政體制幾乎是無可避免的。此種調整可能伴隨民主化的發展一起進行;然而憲改的速度可快可慢,有的一步到位,有的則是採取逐步漸進的方式。另外就修憲的機構而言,可能是從既有的權力機關發動,亦有可能是另起爐竈。

對於大陸憲政,有幾項值得我們深思

首先,中國適不適合搞憲政?當然依法治國與對於邁向社會主義法制國家來說,大陸當然要搞憲政,迴歸憲政主義的精神,這並非迎合西方價值,使大陸強迫接受西方制度,而是與中國大陸本身進行對話與反思,藉以迴歸民本精神,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精進與制度完備,使中華文明能夠更加深刻。

其次,誠如著名的法學家許崇德教授所言,憲政是法治國家的應有之義,既然習近平主席在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佈30週年大會上,強調「憲法的生命在於實施,憲法的權威在於實施」,都已講的如此明白,那麼一來彰顯大陸自信,二來顯示大陸邁向法治國家之必然道路,三來真正落實社會主義式的民主;若不走憲政,那麼大陸對於自身無法交代,也辜負了期待,更無法創造與落實真正具有中國特色之社會主義式的民主。

再者,許多人不必過度擔心大陸行憲改就會動亂改變現狀,破壞穩定,失去中國特色;相反地,中國大陸反而要正面迎向憲改,勇於接受各項考驗,這隻會讓大陸的抵抗力越來越強,制度越來越健全,法制越來越完備,民衆越來越滿意,牢牢鞏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因爲無懼與勇於面對,使大陸越來越成熟,制度越來越值得信賴

當然,也不是說反對憲改就是一無是處,只是反對憲改者恐怕無法找出更有效的因應方式,畢竟環境再變、時代再變,就是不能以不變應萬變;而改變並非具有特定針對性,而是迴歸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精神,發揚對人民、對社會及對國家有好處的精神,真理是經得起檢驗,憲改並非破壞,而是修調,使大陸憲政更加堅實,綻放出更美麗的花朵

此外,大陸憲政發展與憲改的動力,絕對是來自於內部而非外部,來自於基層民衆的省思良性的建議,不可否認,確有別有居心者企圖透過憲改遂行政治圖謀,但這些不軌者終究會受到唾棄,大陸憲政的健全發展也不能因爲少數的害羣之馬就阻礙憲政大局的發展,隨着大陸國力的提升及角色的日益重要,自然外界的標準及自我檢視的標準亦必須隨之提高。

站在大陸外看大陸,或許沒有資格及能力來議論此議題;然而筆者確信大陸憲政發展對於大陸絕對有正面的幫助,也期盼一個穩定發展中的大陸,逐步建立屬於自身特色的憲政秩序朝向法治化的方向,發揚社會主義的價值性意義;大陸憲政發展絕非西化,也非邯鄲學步,只要大陸當局正視憲法的初衷與立意,建立以民爲本的原始考慮,實在不能再純以階級的角度來考慮一切。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陸的憲政發展需要時間,也需要肯定,沒有人可以左右其時間進程;但憲政調整是必要的,不能怕動、怕改,否則溫室內靠保護成長的花朵,將禁不起外在的微風,花朵也缺乏養份及自我修整的茁壯能力。憲法與憲政的辯證關係,不只是靜態與動態,而是互爲因果互爲彰顯。誠如許崇德教授所言“如果沒有憲法,也就談不上憲政;如果沒有憲政,憲法也不過是寫了文字的紙張而已”。既彰顯不出中國大陸社會主義的優越性與突出性,一味的迴避,也不是解決問題良方

總之,筆者對於大陸的憲改還是相當有信心,因爲大陸當局充分認知到變調的自由化思潮對於大陸憲政的危害,而目前最大的難題恐怕就是面對內部的老左,當然他們愛國愛黨並沒有錯,只是不應全盤否定憲政,甚至將其讓給西方,成爲西方價值壟斷的專屬品;大家應當相信,大陸當局能將憲法價值及精髓完成展開,一切從人民的角度出發就對了。

職是之故,中國大陸的希望在於有一批人在愛國的前提下,希望落實民本,迴歸憲法,將不合時宜的觀念進行調整,這是漸進式的改革而非全盤否定及革命;既無針對性,也沒有外在的壓力與力量;大陸各項改革也都應本於憲法精神,保障人民權利,一切朝着制度化發展,有朝一日,自能走出屬於大陸憲政特色的一片天,大陸憲政加油,大陸人民萬歲。

另外,值得特別留意的是,勿將憲改的阻礙具有相當的明確性與針對性,而是站在人民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或許大陸憲政發展將更爲順利,憲改的未來纔有可能性,也深盼大陸憲政問題能夠更加健全化。

●作者劉性仁,北市,博,中國五權憲法學會成員。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